青梅煮酒论英雄,天下英雄唯曹刘。这段故事大家都知道:觥筹交错间暗藏刀光剑影,谈笑风生中蕴含凛冽杀机。曹操处处挖坑,刘备从容应对,最后是曹操放下戒心,刘备吓得赶紧找借口开溜。
在《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中,青梅煮酒论英雄都像平静的海面之下暗潮汹涌,而在宋元杂剧中,青梅煮酒论英雄被搬上舞台,却成了一幕喜剧:张辽献计杀刘备,杨修斟酒坑曹操,曹操烂醉如泥,刘备成功开溜,曹操一怒之下将杨修重打四十军棍轰了出去。
话说那是在建安三年,被吕布打得走投无路的刘备只好依附曹操。当年的曹操很够意思,不但帮击败擒斩吕布为刘备报了仇,还替刘备夺回了被吕布抢走的妻子。
刘备带着妻子兄弟在曹老板手下混饭吃,还被大汉天子刘协封为左将军、豫州牧。天天跟曹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成了炙手可热的红人,也引起了一些别有用心者的注意,比如“国舅”董承。
之所以称董承为“国舅”,裴松之有个解释:“董承,汉灵帝母董太后之侄,于献帝为丈人。盖古无丈人之名,故谓之舅也。”
按照正史记载,董承也不是什么好鸟,他是董太后的侄子,同时也是董卓的爪牙——一直跟着董卓的女婿牛辅混,一起干了不少坏事。
不知道用了什么办法,董承居然把女儿嫁给了大汉天子刘协,并且于建安四年由卫将军升任车骑将军,成了高于左将军、低于司空的准三公级高官。
车骑将军董承看左将军刘备跟司空曹操(建安十三年之前,曹操一直是司空而不是丞相,当时汉朝无丞相)关系不错,就想让刘备做一回荆轲聂政,并伪造了大汉天子刘协的衣带诏——事实上当年刘协还是很有权威的,连曹操觐见,也要脱鞋解剑(后来才得到“赞拜不名剑履上殿”的待遇),被虎贲军拿着出鞘的钢刀看着,刘协一生气,曹操也汗流浃背,生怕被虎贲军一刀砍了。
曹操很不愿意觐见刘协,更提不到时时监视,如果刘协要干掉曹操,有的是机会,根本就不用偷偷摸摸搞什么衣带诏,即使想找帮手,也不会找董承。
但是董承拿出“衣带诏”,刘备也动心了,而曹操对此也有所察觉,但是却不能毫无凭据地以司空的身份对车骑将军董承和左将军刘备下手——曹操这个人最大的弱点,就是有时候很爱面子,所以至死也没敢代汉自立。
有心除掉刘备以绝后患,但又苦无真凭实据难以下手,曹操就找来了夏侯惇、张辽、许褚商量对策。曹操之所以不找荀彧毛玠等人,是因为荀彧毛玠似乎已经有了倒向刘协一方的趋势。
许褚打架在行,出主意不行,夏侯惇失去一只眼睛之后,脑袋也不大灵光,只有张辽还是一如既往地精明强干,他白门楼大骂曹操的下一秒就心悦诚服,变脸比翻书还快,说明他先骂吕布后骂曹操,都是早有算计的:向曹操表明自己很有骨气,并且已经跟吕布恩断义绝。
夏侯惇许褚一筹莫展,张辽却眼珠一转就来了主意:“我在城外有一片石榴园,园子里有一个凝翠楼,您可以在楼上摆一桌酒,让老许去请刘备赴宴。酒宴之间把那个大耳朵灌醉,让他不省人事,我们就可以说他酒后骂皇帝,然后顺理成章地把他宰了……”
曹操一听此计甚好,就命许褚去请刘备:“你是个爽快人,刘备不会防备,不管你用什么办法,把刘备拉进石榴园,就算你完成任务。”
许褚喜欢喝酒,这一点人所共知,所以刘备虽然心有疑虑,但还是应邀赴宴——关羽张飞和简雍虽然不想让刘备去,但也不想惹恼正在生拉硬拽的虎痴。
刘备关羽张飞来到石榴园,许褚自己找地方去喝酒,关羽张飞被张辽“留住”,夏侯惇带人周边埋伏,然后曹操就发现了一个大问题:千算万算,少算了一个倒酒之人,总不能让我曹大司空给刘大耳朵频频倒酒吧?
读者诸君都知道,后汉三国时期的酒真的是“酒水”,可以像喝茶一样喝个不停,如果曹操亲自给刘备倒酒,自己可能连夹菜的时间都没有了。
万般无奈之下,曹操喊来了自己的文字秘书杨修杨德祖——一个在曹操看来很聪明也很讨厌的家伙。
曹操让杨修负责行酒,确实是个昏招:杨修早就知道曹操要杀刘备,正想办法营救而无计可施,曹操却主动召唤,这岂不是给瞌睡虫送来了枕头?
懵然不觉的曹操把杨修拉到一边面授机宜:“我想如此这般整死刘备,一会儿你倒酒的时候,给刘备倒满,给我只倒半杯,我俩平喝,喝趴他!”
汉朝的酒杯不是青铜就是陶瓷,没有透明的玻璃杯,每人一席相隔六七尺,根本看不见对方杯中有多少酒。
当然,酒杯只是咱们现在的叫法,当年曹操刘备那个级别的人喝酒,用的是很大的“爵”或“觥”,后来老百姓把“爵”当成了计量工具,比如梁山好汉聚餐,总是叫喊“打两角酒来”。
杨修心领神会地频频点头,表示“包在我身上”,但是真正拿起铜勺给二人盛酒的时候,却每次都给曹操盛满十分,却只给刘备盛八分,气得曹操吹胡子瞪眼,杨修却振振有词:“曹公是贵人,贵人不饮凹面酒,玄德公贵不及曹公,所以只可饮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