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接到消息的襄王心里十分清楚,这复杂的局面不是自己能够参与的,而且他很有自知之明,立即上表,以皇太子是英宗的亲儿子、郕王是英宗的亲弟弟为由,请皇太后在二人中选择一位承袭大统,或者直接让皇太子登基,以郕王为监国。襄藩所在地襄阳距离京师路途遥远,等到襄王的奏表抵达京师时,郕王已经登基几天了。
在英宗“北迤”、朝廷无主的时候,大明社稷一共有以上几位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人选。而在孙太后看来,其实最好的解决办法是用重金和割让土地向瓦剌赎回英宗,这样一切事情都完美解决。
但是想要身为皇帝的英宗平安返回,大明将被迫和瓦剌议和,同时必将遭到无休止的勒索和恐吓,所付出的金帛财物、土地版籍都将无法估算。而且一旦议和,所遭受地屈辱和轻侮也将使大明朝廷威信荡然无存,对于国家安稳危害极大,最终这一方式被断然排除。
情势危急之下,不能再过多考虑,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二十九,群臣联合向孙太后上奏,陈述了皇帝英宗“北迤”在外、皇太子年幼不能理政,而敌寇旦夕将至。为避免主少国疑、社稷不稳情况发生,特恭请皇太后降懿旨,立监国郕王为新帝,以稳定人心、凝聚士气,保卫京师,同时挫败瓦剌以俘获的英宗来要挟大明朝廷的阴谋。
孙太后接到奏报后依旧在考虑,而同时得到消息的郕王却惶恐不安,再三向皇太后和群臣推辞、不敢即位。僵持时刻,还是于谦挺身而出,向郕王当面请求:
在以于谦为首的文武诸臣强烈要求下,孙太后只得顺水推舟,同意了群臣的请求,正式下懿旨,立郕王朱祁钰为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