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角色丕平走之前按照法兰克人的传统再次把王国一分为二,长子查理和次子卡尔曼分别统治其中一个王国。
总算轮到你了,查理大帝,查理在位46 年,打了50 多场战争,戎马倥偬,南征北战,将法兰克王国的版图几乎扩充了一倍,使之成为一个囊括西欧大部分地区的庞大帝国。
看下法兰克的周边态势就知道为什么称赞他为大帝了,地图上这些国家,除了不列颠,基本都被大帝扫平了。
与弟弟卡尔曼比较而言,查理从登基时起就显示出了强势和雄心,年仅20岁的他成功地平定了阿基坦公爵胡诺尔德的骚乱,卡尔曼非常忌惮,在其兄长平定阿基坦的动乱时袖手旁观,两兄弟间的矛盾初露端倪。好在卡尔曼早逝,避免了法兰克王国的提前分裂(这种继承制度总有一天会让王国陷入四分五裂,查理身后就立马发生了)。
卡尔曼的妻子带着年幼的子女避难伦巴第王国,伦巴第王国统治意大利的故事可以移步这篇改变欧洲版图的日耳曼民族大迁移
伦巴第王国德希德里国王也想复制法兰克王国的模式,他占领拉韦纳以武力要挟教皇哈德里安一世,力图扶持卡尔曼的后人来对抗查理。在遭到教皇拒绝后,德希德里挥军逼近罗马。教皇特使前往查理处请求救援,查理抓住良机,火速率大军南下意大利,双方激战多次后,德希德里最终于774年投降,他被放逐到今天法国境内的科尔比的修道院,伦巴第至此成为法兰克王国的一个部分。
东南方的敌人解决后,查理的目光开始转向西方,732年阿拉伯虽然受挫于法兰克查理·马特,但是盘踞在西班牙半岛上的阿拉伯始终是西欧的基督教国家的心腹大患。
公元778 年,查理亲率大军,攻打阿拉伯人。在圣塞瓦斯蒂安一带进行了一场激战,双方都损失惨重。这时候法兰克内部发生了矛盾,查理的外甥罗兰坚决主战,要求打下去,为此与主和派的加内隆势同水火。
鉴于东方哪些不信教的日耳曼人没有摆平,查理不想和阿拉伯人玩命,于是同意和谈。议和成功后查理便率军回国,走之前他安排最能打的罗兰担任后卫。没想到加内隆担心罗兰回国后会对他不利,于是将军队撤退的路线暗地给了阿拉伯人。
当罗兰的后卫部队排成长列通过隘口时,阿拉伯人突然出现,他们居高临下,冲下山谷,毫无防备的罗兰和2 万多名法兰克士兵全部被歼灭。这场惨烈的战斗,通过人们的记忆流传下来,并最终成为一首长达数千行的史诗《罗兰之歌》。
查理没有时间去复仇了,因为东方的敌人已经在蠢蠢欲动了,要等到23 年后,查理摆平了东方的敌人才能又一次越过比利牛斯山远征西班牙。
先说下那个不安分的亲戚,巴伐利亚公爵塔西洛三世。塔西洛三世是查理的堂兄,他于757年对皮平宣誓效忠,成为国王的封臣。但同时塔西洛三世还迎娶德希德里的女儿为妻,与伦巴第签订攻守同盟,伦巴第被查理吞并后,塔西洛三世很慌,他担心自己成为下一个猎物,于是借口要为岳父报仇,厉兵秣马,这下反倒给了查理开战的借口。
787年,查理以塔西洛三世公爵图谋不轨为由,领兵长驱直入巴伐利亚。巴伐利亚贵族纷纷投降,塔西洛三世被废黜,和他岳父一样被放逐到修道院直至终老,巴伐利亚不复存在。
但是东方真正的敌人是查理最难征服的北方萨克森人,查理大帝花了长达33 年攻伐萨克森。萨克森人难打的原因就是他们虽然屡战屡败,但是屡败屡战,查理大帝如今也遇到罗马人同样的难题了,他也只能采用罗马人的办法,由镇压为安抚。
一方面迫使被征服的萨克森人改信基督教,另一方面在萨克森贵族中推行采邑制,只要对查理宣誓效忠的贵族们仍旧可以以封臣的身份重新获得自己原有的土地。软硬兼施下,到了804年,萨克森的叛乱被彻底镇压,萨克森完全归入法兰克王国的版图。
至此,除了西北大海对岸的不列颠(因为此时,不列颠岛上也有一位狠人,奥法,奥法的故事移步英国历史20场重大战役之第二战:七国争霸(下部)全英格兰的统一),查理基本恢复了罗马帝国在西欧的领土,查理为自己的赫赫战功而自豪,同时他也产生了新的念头:国王的称号与自己的成就不相匹配,自己应该像恺撒一样称帝。
适逢此时,教皇宝利奥三世与罗马大贵族的矛盾再次激化,还被废黜了教皇之位,沦为阶下囚。于是,利奥三世密码派人求助于查理,有心称帝的查理顺势而为,救出身陷囹圄的利奥三世,并亲自将其送回罗马,扶植其重登教皇之位。
公元800年的圣诞节,教皇利奥三世投桃报李,称他为“最高统治者”和“奥古斯都”,并为查理带上了皇冠,查理大帝加冕为“罗马皇帝”。在整个欧洲大陆,这次加冕典礼被视为一次伟大的复兴。
现在,一个日耳曼人坐在罗马皇帝的宝座上,一个新的帝国代替罗马帝国开始统治整个西欧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