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这个太监职位,有时可与“内阁首辅”匹敌,雅号“内相”

2020-09-30 19:28:30 作者: 明朝这个太监

司礼监位置

在明朝,有一个赫赫有名的“特务机构”名叫锦衣卫。锦衣卫原为内廷御林军,锦衣卫不仅是皇帝的贴身卫队,还负责“侦缉廷杖”与“情报搜集”,锦衣卫还有自己的监狱,可以不必经过一般司法机构,直接奉诏抓人、刑讯与处决,并且锦衣卫的刑具千奇百怪,刑法花样繁多,只要被逮进去,能够出来的基本也会留下很大的心理阴影。然而,明朝还有一个比锦衣卫更厉害的机构东西二厂(东厂与西厂,西厂存在的时间很短),东西二厂的低级办事人员基本是从锦衣卫中选调的,两者职能差不多,但是东西二厂却还能监督锦衣卫。督锦衣卫的首领被称为指挥使,一般是由皇帝亲信的武将担任。东厂的首领被称为厂主、督主或者东厂掌印太监,也就是说东厂的首领是一名太监,而且是一名非常有权势的太监,在明朝有些时期,锦衣卫指挥使见了东厂首领不仅要点头哈腰,甚至要行下跪之礼。

然而,东厂掌印太监并不是明朝最有权势的太监,这个东厂掌印太监是归司礼监掌印太监管的,明朝的宦官中最有权势的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在明太祖朱元璋时期,朱元璋不仅对贪官进行打压,对宦官也打压,朱元璋明令宦官不可干政,并且不允许宦官识字和学习文化。朱元璋毕竟是朱元璋,独一无二的朱元璋,一个能吃苦耐劳的朱元璋。朱元璋之后,明朝的皇帝们就开始变得越来越懒了,皇宫内的宦官们也开始识字,后来还有了一个专门教宦官识字学习的一个机构内书堂,选翰林官为老师。不怕太监耍流氓,就怕太监有文化。再后来,这些有文化的宦官就开始帮皇帝干起了“批红”的活,当然了,对于重大的事情,皇帝一般是亲自“批红”的。帮着皇帝“批红”的是司礼监的秉笔太监们,但是,在司礼监里,头号人物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司礼监秉笔太监完成“批红”后,由掌印太监负责盖章,掌印太监如果认为不可,秉笔太监还得重批。根据《明史》的记载:“凡内官司礼监掌印,权如外廷元辅;掌东厂,权如总宪。秉笔、随堂视众辅。各设私臣掌家、掌班、司房等员。”

在明朝后来的行政运转中,司礼监是一个拥有很大权势的部门。奏折都是先到司礼监然后再转呈皇帝,司礼监还负责传宣谕旨。司礼监可以参加内阁的阁议,还帮着皇帝“批红”。不仅如此,司礼监还提督东厂、提督京营和监军统兵。根据《万历野获编补遗》记载:“司礼今为十二监中第一署。其长与首揆封柄机要,佥书、秉笔与管文书房,则职同次相;其僚佐及小内使俱以内翰自命,若外之词林,且常服亦稍异。其宦官在别署者,见之必叩头称为上司。”就是说司礼监掌印太监可以与内阁首辅匹敌,堪称“内相”,而司礼监秉笔太监则权同次辅,而提督东厂的东厂掌印太监则权同左都御史。在司礼监中,一般是排名第二或者第三的秉笔太监兼职提督东厂。

明朝太监的权力如此之大,一方面是明朝的皇帝有意为之,太监依附于皇帝,可谓皇帝的天然最佳“狗腿子”,明朝的皇帝用宦官集团来制约文官集团,另一方面在于朱元璋之后的很多明朝皇帝越来越懒。比如,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1567年),他长期沉迷于“修仙”事业,几乎二十几年不上朝。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1620年)后来则沉迷于酒色,在其中后期也很少上朝。

魏忠贤

在明朝,最主要的军事制度是卫所制,自京师到郡县,皆有卫、所,各省的卫所由各省的都指挥使司管理,各省的都指挥使司又由明朝中央的五军都督府划片管理,五军都督府享有统兵权,但是调兵权却属于兵部,两者相互制约,皇帝牢牢地把控着明军的最高指挥权。在明朝,这皇帝、司礼监、明朝内阁的三角关系中,无论后来很多的明朝皇帝有多懒,皇帝都始终牢牢地把握着主动权和最高权。无论是内阁首辅还是司礼监掌印太监,皇帝一句话或者一道圣旨,他们基本都乖乖地“滚蛋”。例如,在明世宗嘉靖时期,严嵩后来成为了内阁首辅,他擅权十几年,后来被明世宗所厌恶,很快就勒令其退休。比如魏忠贤,在明熹宗天启年间,魏忠贤权倾一时,揽尽内外大权,很多朝臣都认其为“义父”,甚至被呼作“九千九百岁爷爷”,离万岁就差一百岁了。但是,这个魏忠贤却不是司礼监掌印太监,他只是司礼监秉笔太监兼提督东厂,就说这在司礼监,他是个“二把手”。然而,当时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王体乾却甘居魏忠贤之下,与司礼监的李永贞等人成了他的党羽。就连这个秉笔太监之位,魏忠贤都有点冒牌货的感觉,因为魏忠贤不识字,《明史》中说:“忠贤不识字,体乾与永贞等为之谋主,遇票红文书及改票,动请御笔,体乾独奏,忠贤默然也。”为什么当时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王体乾却甘居魏忠贤之下?因为魏忠贤的“关系硬”,明熹宗朱由校宠信魏忠贤,并且,魏忠贤与朱由校的乳母客氏是“对食”关系,就是两人是情侣关系,另外,魏忠贤还为人阴狠,手段毒辣。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十一日,二十三岁的朱由校死掉,其弟信王朱由检继位,是为崇祯皇帝。很快,崇祯皇帝就开始收拾魏忠贤的党羽,在天启七年十一月初五,魏忠贤就上吊而亡了,从崇祯帝即位到魏忠贤上吊这当中也就三个月的时间。

欢迎指正与关注

本文主要参考资料:《明史》、《万历野获编补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