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记载中唯一的皇帝——孝文帝

2020-10-09 20:32:05 作者: 《二十四孝》

孝文皇帝刘恒,是高祖的第四个儿子,母亲是薄太后。

他被立为代王十七年,吕后去世,吕氏一族想要叛乱,推翻刘氏政权,大臣们共同诛灭了吕氏家族。谋召立代王。

有臣子劝谏代王称疾,不要前往,以观察局势变化。

但另一位大臣中尉宋昌意见不同,他认为首先,高祖胜群豪而得到天下。第二,高祖分封子弟为王,领土犬牙交错坚如磐石,宗族稳固。第三,自兴起,便废除了秦朝的苛政,简约法令,施行德政惠利于民,人人安定,难以动摇。而吕后立三王擅权专制,却不及太尉持节一呼,士卒均袒露左臂响应,为了刘氏而反叛吕氏。「此乃天授,非人力也。」

方今高帝子独淮南王与大王,大王又长,贤圣仁孝,闻於天下,故大臣因天下之心而欲迎立大王,大王勿疑也。

认为代王可以被立为天子。

代王就禀报了太后,并商量,仍犹豫未决。于是就用龟甲占卜,卦象显示大横。

「大横庚庚,余为天王,夏启以光。」

卦象显示,应该前去接任天子位。于是就前往长安。

大臣们依照礼节秩序列侍。

用天子法驾去代邸迎接皇帝。皇帝当天晚上进入未央宫。

因为刚即位,便大赦天下,赐民爵位一级,女子百户给牛和酒。宴饮五日。

孝文帝元年十二月,废除了连坐法令。

上(孝文帝)曰 「法者,治之正也,所以禁暴而率善人也。今犯法已论,而使毋罪之父母妻子同产坐之,及为收帑,朕甚不取。」

有司(宦吏)曰 「民不能自治,故为法以禁之。相坐坐收,所以累其心,使重犯法,所从来远矣。如故便。」

上曰 「朕闻法正则民悫,罪当则民从。且夫牧民而导之善者,吏也。其既不能导,又以不正之法罪之,是反害於民为暴者也。何以禁之?朕未见其便,其孰计之。」

有司曰 「陛下加大惠,德甚盛,非臣等所及也。请奉诏书,除收帑诸相坐律令。」

孝文帝的仁德,在于对百姓的关爱。从这段对话,反映出君主和官吏的视角差异。

官吏只在意百姓是不是“听话”,只要能震慑住,就是好法令,而且认为法律是由来已久使用的,所以适宜。

而君主,更加在意百姓是不是得到了公正的对待,对于法律的使用,更加看重归正,而不是处罚,量刑也必须得当。官吏不能管理引导百姓顺从向善,又用不公正的法律论罪处罚,伤害百姓,使他们成为暴民,这种法律没有便利的地方。

官员臣服,奉诏废除连坐法令。

这种治国态度时至今日仍然普适。酷刑之下出暴民,宽法之则民安定。

孝文帝还废除了言论限制的妖谤之罪。

「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所以通治道而来谏者。今法有诽谤妖言之罪,是使众臣不敢尽情,而上无由闻过失也。将何以来远方之贤良?其除之。」

言论自由自古有之,孝文帝废除诽谤罪,使得群臣百姓都得以敢于指出朝廷过失,而不必担忧受到处罚。

又因为缇萦上书救父,孝文帝悯其孝道,自省德行,废除了肉刑。

同时,孝文帝也是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主角。母长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口亲尝弗进。仁孝闻天下。(自《二十四孝》)。

薄太后患病,长达三年,孝文帝日夜照料,不宽衣解带,守候近旁。熬煮的汤药必亲自尝过之后才让太后服用。仁孝行德传遍天下。

就连他死后都安排不得大办丧事,一切从简。不允许所有人长时间守丧。

帝王如此,百姓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