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王之涣当过衡水主簿,却不知他还当过“情报人员”

2020-10-09 22:34:28 作者: 大家都知道王

吟诵“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脍炙人口的诗句,都知道这是唐朝诗人王之涣的传世之作。

唐中宗神龙年间,王之涣在衡水任主簿。

那时,衡水有个叫李洪禄的老先生,曾做过翰林院学士,此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李先生家中豪富,但他仗义疏财,从不吝啬。

衡水有名的文人,无不与之交好。

这天,忽然家人来报:“禀老爷,外面有人求见!”李先生道:“快请进来!”家人应声出去,不多时,领进来一位中年人,白净面皮,脸颊清瘦,头戴青缎子巾,身穿白底蓝花袍。

李先生把那人让进客厅,命人端过茶水,然后道:“请问老兄尊姓大名?”那人左右望望,急忙站起,

抱拳道:“不才姓商,名树村,在翰林院任编修,只因与同道上书,抨击朝政,触怒皇上,传旨捉拿于我,多亏好友送信,有幸脱逃。

听说李先生慷慨好义,因此墓名来投,望李先生容住几日,日后定然相报!”

李先生听后又惊又喜,惊的是皇帝昏庸,不纳忠言;喜的是商翰林光临寒舍,有幸向他讨教。

他知道商翰林虽然年轻,但能诗善画,在京早已驰名,跟他交往,还愁学问不能长进!

李先生想到这里,高兴地道:“久闻大名,如雷贯耳,老夫钦佩之极!”先生说完,把商翰林让到上座,急忙命家人备饭,与他接风洗尘。

这日,王之涣无事,正在后堂研究诗词,忽然衙役来报:老爷,京城来了几位公差,有急事要见大人。

王之涣听了一惊,急忙出衙迎接,走到门口,见几名武土站在马前。

武士见了王之涣,毫不客气地道:“你就是知县大人吗?”

王之涣道:“在下王之涣,是衡水主簿。”

“知县干啥去了?”

“因公到府里去了。”

“如此就请王大人接旨。” 王之涣跟进大堂,急忙命人摆设香案,然后领着三班衙役跪地磕头。

来人展开捉捕文书,当堂宣读一遍。

原来,朝中出了大事,商翰林逃走,朝廷要各州、府、县衙协助公差捉人。

王之涣听罢,汗水马上流了下来,知道商翰林准是藏到李先生家里了,如果商翰林被拿,李先生必受害,衡水一干才子也都要受累。

怎么办呢?不能眼看着众人受害呀,我得救他们一救。

想到这里,他笑着道:“各位大人远道而来,路上一定辛苦了,先到后衙小憩,我这就让人准备酒饭,吃过再去不迟!”说着,不容分说,王之涣将来人让到后堂。

王之焕让人端酒端菜,招待来人,自己回到前堂,对着窗户发起呆来他想:事情紧急,自己离不开。

写信?万一遗失,落入他人之手,那还得了!怎么办呢?

王之涣想啊想啊,想了好一会儿,忽然心里一亮。心说:“我何不写副对联让人送去?”

想到这里,他急忙命书童展纸研墨,一挥而就,然后找个老成差役,千叮咛万嘱咐去了。

这时,李府正大摆宴席,招待衡水知名学者。

宴席非常丰盛,美酒佳肴,应有尽有。李先的常高兴,亲自给客人斟酒夹菜。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李先生正要给大家吟诗,以助酒兴,有人来报:“禀老爷,县主簿王老爷派人送来一副对联,祝贺盛会,,来人叮嘱老爷务必多看几遍。”

李先生正为王之涣不到生气,听说有对联到来,知道他公务太忙,脱不开身,也好,我何不用他的对联抛砖引玉,以助他人诗兴?

想到这里,急忙命人去搬梯子,自己亲自指挥,把对联挂在客厅正面。 对联挂起来,又宽又长,几乎占了半面墙壁。

众人望去,只见对联是:

书存四部为教子;

粟藏万担防荒年。

众人看了,喧嚷起来,有的夸字写得好,有的夸词句对仗工整,有人称赞联意深远。越捧越玄,不着边际。

李先生生了一会儿气,忽然觉得不对,我与王之涣交好,来往甚密,他怎能……莫非这里有故事!

想到这里,他重新打量对联,看了一遍又一遍,一直看了十多遍,终于明白了。

原来,“书存四部为教子”中隐着“树村”二字,“栗藏万担防荒年”中隐着“速藏”二字,

把“树村”“速藏”连起来一读,哎呀,大事不好!

一定是商翰林的事发了,公差到了县衙,这是给我预警啊!于是马上备马,安排商树村逃去。

图片来自网络,仅供传播资料所用,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