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长达3年,秦赵已拼上全力,为何其他五国不趁机攻秦?

2020-10-11 10:17:50 作者: 长平之战长达

战国时期发生在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可以说是一场史诗级的大决战。这场战争因赵国贪图小小的上党郡而开端,之后逐渐升级,最终竟演变成了秦赵两个强国之间的国运之战。最终,综合国力更胜一筹的秦国在名将白起的指挥下取胜,赢得了这场历时3年之久的世纪大战。而赵国不仅输掉了战争从此一蹶不振,还惨遭秦国坑杀降卒20万,为自己贪图小利的行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关于这场战争,笔者曾一直有一个疑问:此战发生在杀伐不断的战国时期,列国之间互相攻打如家常便饭,那么,在秦赵两国都已拼尽全力的情况下,其他五国为何不趁机攻打秦国呢?在这样一个坐收渔翁之利的大好机会面前,五国为何“不作为”长达3年之久呢?

经过查阅相关资料以及与人讨论后笔者认为,出现这种奇怪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惧怕秦赵中途议和

其实在整个长平之战期间,秦赵双方都有议和的打算。有一次赵国派使者来议和时,秦国还故意向五国宣扬此事。这就导致五国不敢轻易起兵伐秦,因为如果贸然攻秦,一旦秦赵真的议和停战,秦国就可以抽出手来专门对付自己,搞不好最后“偷鸡不成蚀把米”。

二、五国希望看到秦赵两败俱伤

秦赵可以说都是战国时期的军事强国。对于其他五国来说,秦赵的军事实力都是令人恐惧的。虽然我们后人知道最后是秦国灭了六国,但当时的人们显然是不能预知这一点的。对于当时的各个国家来讲,“胡服骑射”的赵国同样也是他们国家生存的重大威胁。所以,如果经过一场大战,秦赵双方两败俱伤,双双实力大减,这对其他五国来讲绝对是喜闻乐见的。于是,五国在此时都自觉地选择了“坐山观虎斗”。

当然,五国希望看到的是秦赵互相消耗,而不是一国灭掉另一国。因为如果秦赵统一,那么将会诞生一个力量空前强大的国家,其他五国也很可能会被其灭国。所以,虽然长平之战时列国袖手旁观,但在不久之后秦国发动的意图灭亡赵国的邯郸之战中,魏韩楚三国则积极出兵助赵;再加上赵国军民同仇敌忾,邯郸之战秦国惨败,被迫退回函谷关。从长平之战与邯郸之战列国截然相反的反应来看,各国的选择都是从自己国家利益的角度考虑的,并非随意为之。

笔者对于此问题的论述,不知您是否赞同?欢迎指正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