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后,康熙皇帝决定恢复爱新觉罗·胤礽的太子之位,以免众皇子为了太子之位,犯下大错。为了能让文武大臣对自己的想法了然于心,他在议太子之位前,还颇多铺垫和暗示,直到他确定所有大臣都应该明白后,这才谈起立太子之事。谁知,朝中一众重臣却联名举荐爱新觉罗·胤禩为太子。这大大的出乎康熙皇帝意料之外,他深深地觉得爱新觉罗·胤禩的势力蔓延到了朝堂之上,于是他非常不悦,内心愈发认为爱新觉罗·胤禩结党营私,其心可怖,也就愈发冷落爱新觉罗·胤禩。这是第二个误会。
康熙五十一年,康熙皇帝巡视热河。本该随同前往的爱新觉罗·胤禩因为生母良妃的忌辰,未随同前往。此时的爱新觉罗·胤禩很想补救父子关系,正好有人献给他两只海东青。他深知康熙皇帝好鹰,便让太监去给康熙皇帝送海东青,并替他请安。然而,也许是在路上颠簸太狠,等康熙皇帝看到那两只海东青时,已是将死之状。年老的康熙皇帝本就对死非常忌讳,于是认为爱新觉罗·胤禩是想诅咒他快死,再次勃然大怒,在众皇子面前痛斥爱新觉罗·胤禩,并将其治罪,最后还扬言与他断绝父子关系。这是第三个误会。
经过这三个误会之后,爱新觉罗·胤禩深深感到自己与帝位再也无缘,从此郁郁寡欢,一蹶不振,不久便卧病在床。
然而,等待爱新觉罗·胤禩的厄运,其实还没有真正到来。当雍正登上皇位以后,胤禩才知道,他以前的一切努力,都成为他必须承受的残酷打击。
雍正
雍正皇帝即位之后,对这位曾经深孚众望的兄弟很不放心,先是将与爱新觉罗·胤禩亲密之人尽行遣散,对爱新觉罗·胤禩予以孤立,并多次晓谕臣下不要重蹈朋党习气,可谓是敲山震虎。爱新觉罗·胤禩本人也多次受罚,雍正三年(1725年)二月,雍正谕责爱新觉罗·胤禩怀挟私心,遇事播弄是非,动摇百官的意志,阻挠雍正皇帝的施政方针。同年十一月,爱新觉罗·胤禩被革去王爵,撤出佐领。次年二月将其革除黄带子并囚禁于宗人府,三月改其名为“阿其那”(满语中是“猪”或“狗”的意思),从此一代贤王爱新觉罗·胤禩就成了“猪王爷”了,还是亲兄弟给赐的名,真是讽刺。
而八爷爱新觉罗·胤禩从当初人人称颂的一代贤王,变成后来的“猪”王爷,人生大起大落又何其之快?但究其缘由,还是这位康熙爱子因为几个误会而错失皇位,最终遭到来自政敌雍正皇帝的报复,也自是理所当然。
不过,虽然爱新觉罗·胤禩的故事只是清皇室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之争,但长达半个世纪的朋党之争,也势必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整个社会风气都产生恶劣的影响,而亲临其境的雍正皇帝更是深悉其害。
于是,雍正帝即位后,吸取了历代围绕预立太子发生的皇子、后妃之间为争储位明争暗斗、倾轧不休、骨肉相残、造成混乱的教训,以及自己争夺皇位的亲身经历,创立了秘密立储制度。从此,不再公开立皇太子,而是秘密立储,直到自己驾崩之后,由谁来继承皇位才真相大白。
具体方法就是:由皇帝亲书立储谕旨一式两份,一份密封在锦匣内,安放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另一份皇帝自己保存。待皇帝驾崩时,由御前大臣将两份遗旨取出,共同拆封,对证无误后当众宣布由谁继位。雍正就是用这种新的制度选立了乾隆皇帝,之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帝,也是按此制度登上宝座的,使得清王朝在一段较长的时间里没有再发生兄弟之间结党营私、争夺储位的事情。但到了清代后期,由于咸丰皇帝只有一个儿子,同治和光绪皇帝更是连儿子都没有,所以这种秘密立储的办法才失去其意义。 当然,这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