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代贤王变成“猪”王爷,这位康熙爱子只因几个误会就错失皇位

2020-10-11 10:19:21 作者: 从一代贤王变

话说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朋党之争要属唐朝穆宗时期的牛李“朋党之争”。当时以李德裕为首的士族出身官员结成一派,以李宗闵、牛僧孺为首的科举出身官员结成一派,两派在朝廷上互相攻讦、倾轧达四十年之久,史称牛李“朋党之争”。而除此之外,中国历史上这样的“党(派)争”也是持续不断。

诸如西汉有外戚、宦官作祟,东汉有清议党锢,魏晋南北朝有士族门阀,唐有牛李党争,宋有“元佑党人碑”,明有东林党、宣党、昆党,清有帝党、后党,国民党内有黄埔系、cc系、政学系等。可以说中国历史各朝各代,都有朋党、帮派,这是一个很有中国特色的历史现象。

而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帝 ,享国268年。纵览有清一代,可以说清朝皇室的朋党之争以康雍时期最为激烈。

康熙

康熙皇帝8岁即位,69岁驾崩,在位整整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当然,这还是他的孝顺孙子乾隆皇帝有心相让,不然这个名头还落不到康熙皇帝的头上。而康熙皇帝在位这么长时间,也就意味着他一生之中有太多时间繁衍后代。

果不其然,康熙一生共有35个儿子,20个女儿,其中光是写上宗谱的就有24个儿子11个女儿)。忽略女儿不计,康熙皇帝也有24个记录在册的拥有继承权的皇子们,而这么多的皇子,必然要导致康熙皇帝之后的那把龙椅竞争异常激烈。

果然,自康熙皇帝中后期以后,随着他的皇子们已经长大成人,因此开始纷纷结党营私,拉帮结派,为争夺皇位积蓄力量。但如此一来,不仅削弱了中央集权的统治,而且对清初的政治及社会风气都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九龙夺嫡

而在康熙皇帝众多的皇子中,尤以出生于1681年的爱新觉罗·胤禩(通“祀”)最为贤能。他是清朝康熙皇帝的第八个皇子,人称“八爷”,也是雍正皇帝的异母兄弟。

话说在皇宫里,自古以来就素有“子以母贵”的规矩,但爱新觉罗·胤禩的母亲卫氏却是辛者库出身,所谓“辛者库”在满语里也就是“戴罪之奴”的意思。也就是说,卫氏是罪人之后,因此,其地位在后宫嫔妃中也最为低贱,以至于爱新觉罗·胤禩出生后,康熙皇帝因为他的生母卫氏地位低贱,便把爱新觉罗·胤禩交给惠妃那拉氏抚养。当然,因为他的生母卫氏的原因,爱新觉罗·胤禩幼时没少受到其他众皇子的排挤,这也让他过早地洞悉了人情世故,性情反比其他皇子都要亲切随和得多。

爱新觉罗·胤禩

不过康熙皇帝对于众皇子的疼爱并不是只看皇子们母亲的身份尊卑,他更注重的是培养皇子们的能力,让他们将来不会成为大清的蛀虫,能为大清朝效力。所以众皇子满6岁之后,就得进入上书房去读书,至于皇子们的老师,则是在全国各地经过千挑万选的大儒名师。其中,爱新觉罗·胤禩的读书天分极高,每次康熙皇帝抽查功课时,他总能应对自如。再加上他的性格温润,又勤学好问,所以老师们也常在康熙帝面前夸赞他,也由此,爱新觉罗·胤禩如愿以偿地得到了康熙皇帝的宠爱。

到康熙三十七年,康熙帝第一次册封贝勒时,年仅17岁的爱新觉罗·胤禩便被册封为贝勒,成了康熙众皇子中年纪最小的贝勒。不光如此,因为爱新觉罗·胤禩的缘故,康熙又将当时已经30多岁的爱新觉罗·胤禩的生母卫氏册封为嫔,不久,又将她册封为良妃,真是母凭子贵。

爱新觉罗·胤禩

而爱新觉罗·胤禩被封为贝勒后,不仅没有得意忘形,趾高气昂,反而表现得越发谦虚恭谨。康熙皇帝见他做事稳妥,便常将朝中简单政务交由他处理,以此锻炼他的政事能力。而接触政务自然就要接触朝中大臣,爱新觉罗·胤禩便渐渐以他谦虚谨慎的态度得到了朝中大臣们的一致好评。而且他不光与朝中大臣关系处理得融洽,还喜好与读书人为伍,经常礼贤下士,平易近人,毫无王爷的架子,因而在读书人的口中他也享有了“贤王”的美誉。

所以,他的父亲康熙皇帝对于爱新觉罗·胤禩的表现是非常满意的,还经常免不了在众皇子和大臣面前对他进行夸奖,颇有炫耀之意。然而,正所谓“天威难测”,这千古一帝康熙皇帝变脸起来,也是比翻书还快。

随着爱新觉罗·胤礽的太子之位被废后,众皇子不免对太子之位心存觊觎。而平心而论,爱新觉罗·胤禩文武双全,精明能干,又在大臣中最有威望,再加上康熙皇帝又对他赞誉不断,有这样的条件,爱新觉罗·胤禩不想做太子就不正常了。

爱新觉罗·胤禩是个有头脑的人,他为了能做上太子之位,也是颇动了一番脑筋的,但却阴差阳错的,他连续犯下了三个错误,以至于他不断挖坑把自己给埋了,并终于与帝位无缘。

原本刚开始,爱新觉罗·胤禩是借自己的异母大哥、也就是康熙皇帝名义上的皇长子——爱新觉罗·胤禔之口来暗示他的父亲康熙皇帝的,说有相面大师说他日后必大贵。可是这个爱新觉罗·胤禔却有心恶搞,他不光向康熙帝说了相面大师的事,还自作主张地表示愿意帮助康熙皇帝诛杀废太子爱新觉罗·胤礽。果然,康熙皇帝听完,勃然大怒,认为这种连自己亲兄弟都想杀的人简直猪狗不如,更冤枉的是,康熙皇帝理所当然地认为,这爱新觉罗·胤禔此番所言,必是那爱新觉罗·胤禩的意思,而由此产生了一个不好的联想,就是觉得他平日里与大臣相近也是不怀好意,是为了拉拢党羽争夺帝位。于是,康熙皇帝在众皇子面前痛斥爱新觉罗·胤禩,还要将其治罪。后来还是众皇子求情,爱新觉罗·胤禩才得以脱难。而这便是发生在他们父子间的第一个误会。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