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通销”的食盐运销制度:为何康熙年间淮盐走私如此猖獗?

2020-10-12 17:31:39 作者: “一例通销”

综上所述,因为种种原因衡永宝三府的盐价要比粤盐和湖南北四府高上不少,衡永宝三府光光在食盐这一项上的支出就很高,人们自然就不满,想要购买更加便宜的食盐。也是因为有庞大的市场,自然有商人看到其中有利可图,于是贩卖私盐的勾当就兴盛起来了,缉私行动也无法有很好的效果。

在康熙四十四年就开始有商人向朝廷上书当时猖獗的私盐贩卖,这一情形在《赵恭毅公剩稿:卷五》中有所记载:

“四府之盐,滥运永丰、蓝田镇,勾通大囤,奸枭兴贩不绝,同系淮盐,莫辨官私。淮私之害,较粤私尤甚。”

因为水利条件的优越,因此私盐贩子倒卖私盐更加便宜,因此湖南北四府侵越衡永宝三府情况严重。同时因为获取盐货方式的不同,粤盐多是用晒盐法,颜色发白,而淮盐多是用煮盐法,颜色发黑,因此在缉私活动中,粤盐易于抓获,但是走私的淮盐却是难以辨认。因此相比粤盐,走私淮盐的危害更加大。

私盐严重破坏了衡永宝三府的垄断市场,官盐的销售任务难以完成,价格受到了限制,并且盐商们的利润难以保证。

同样因为衡永宝三府的淮盐销售区域固定不变,因此官员也有销售盐引的任务,如此一来私盐的贩卖也影响了官员的考核,甚至在任务没有完成时,还会受到处罚,因此缉私就显得格外重要。

在这种情况下,偏沅巡抚赵申乔实行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多加巡查,加大缉私力度,又或者在水路的关卡上设立严格的盘查,但是无奈缉私成本不断增加,走私淮盐仍然屡禁不止。

面对官盐价格居高不下的现状,官民商三方多次请愿让衡永宝三府实行一例通销,主张盐业市场的良性竞争,促进“一例通销”的发展

两种私盐的销售在衡永宝三府的销售都十分的猖狂,但是相对而言粤盐的问题更好解决,而淮盐走私是最大的问题,因此官民商三方都想到了用一例通销的方法来解决淮盐走私的问题。

首先官盐价格居高不下,这自然不是老百姓愿意看到的情形。早在康熙四十三年就有三府的百姓向官府请愿,希望可以在汉口设立总口岸,让衡永宝三府也可以沿用一例通销。

官员也希望能够实行一例通销,因为这样就可以让他们免除督销盐引的职责,也不会因为衡永宝三府惨淡的淮盐销售而影响官运,甚至受到极大的惩罚。同时本身淮盐缉私也是一大难题。

衡永宝三府的盐商们也都希望可以实行一例通销,因为在目前三府的市场全面地被私盐占领的情况下,他们的利益已经一再被压缩,他们渐渐也愿意被圈在一块狭小的区域。

两淮方面也希望衡永宝三府能够实行一例通销。因为无论是衡永宝三府还是湖南北四府都是购买淮盐,两淮肯定是希望扩大市场,增加淮盐的批发量。只有良性竞争才能扩大市场,促进消费。

虽然衡永宝三府请愿实行一例通销中遇到多方波折,例如在上报户部之后,当时的户部并没有赞同这条提议,驳回了请愿,在《重修两淮盐法志:卷四十三》中有记载其拒绝的原因:“不分疆界,商人射利,任意运往,恐致正盐壅积一处。在”历经磨难之后,最终还是成功实行了一例通销。

参考历史文献:

《重修两淮盐法志》

《赵恭毅公剩稿》

《汉阳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