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年轻时读陆机的《文赋》,极为倾心,想亲自上手写一篇,因怕自己书艺不精而“玷辱”了前贤名作,始终未敢贸然动笔,直至他晚年书名赫赫时,才敢动笔,总算了却一生心愿。
这个人是谁呢?我们先来看一段后人对他的书法评价。“该作品墨法、章法和气韵,一承二王,全篇十分生动。以正、行为主,间参草字三体并用,但上下照应,左右顾盼,配合默契,浑然天成。” 其中行楷1566字,草书92字。
写成此书的人就是陆柬之,这幅取得很高评价的作品,就是出自他笔下的大唐第一行书——《文赋》。
因为《文赋》是陆机呕心沥血的代表作,而陆柬之又是陆机的后裔,出于对先贤的崇拜和敬畏,所以陆柬之是以极其崇敬的心情来写《文赋》的。《文赋》为纸本墨迹卷,是初唐时期少有的几部名家真迹之一。
陆柬之是虞世南外甥,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官至崇文侍书学士。最初书学舅舅虞世南,又学欧阳询,晚临摹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终于成为名重一时的大书法家,与欧、褚齐名。工楷行书,草书笔意尤为古雅。善临摹,虽“工于效仿,劣于独断”,但有较高成就。当时也有人把他与欧、虞、褚并称初唐四大家。
陆柬之的《文赋》笔致圆润而少露锋芒,表现出平和简静的意境。笔法飘纵,无滞无碍,超逸神俊,深得晋人韵味,从中透露出深厚的《兰亭》根底。
对于这部惊世作品,元代学者揭溪斯评论道:唐人书法得晋韵者,惟此卷也;
元代赵孟,给出很高的评价:“右唐陆柬之行书文赋真迹,唐初善书者称欧虞褚薛,以书法论之,岂在四子下耶。然世罕有其迹,故知之者希耳。”
不难看出,赵孟曾临学陆柬之的《文赋》,才得以从中领悟晋人笔法和结体,受益匪浅。孙承泽在给《文赋》墨迹所写的跋文上说:“赵文敏(孟)晚年书法全从此(指《文赋》)得力,人鲜见司谏(指陆柬之)书,遂不知文敏所自来耳”。
陆柬之的书法作品流传甚少,他的隶书和行书行都已经绝迹。现在流传下来的《文赋》来看,他的书学师承传递关系,确实与王书是一脉相承的。他的书法在当时很出名,是名不虚传的大书法家。陆柬之的书法受虞世南影响,而虞世南又受智永禅师的书法影响,皆有体法。有人称赞:“陆柬之学虞草体,用笔青出于蓝”。
陆柬之的亲自手书的《文赋》流传有序,有赵孟、李倜、揭傒斯、危素、宋濂、孙承泽等人跋记。帖中“渊”、“世”等字均作缺笔,盖避唐代帝王名讳之故。帖后无余纸,名款己失,卷前引首有明代李东阳篆题“二陆文翰”,及沈度隶书“陆机文赋陆柬之书”,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魏晋风度体现在书法上就是韵味。韵,乃神韵、气韵,晋人尚韵大多指的是二王所开创的行书书风,行书最具中和之美,有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而这种中和美更体现了作品的风韵与神采。
自晋入唐,书法从尚韵步入尚法,而纵观整个唐朝,最得晋韵的书法家,不是别人,正是陆柬之。
虞书笔致圆融遒逸、萧散洒落,是王氏一脉的传承,对陆书有较深影响。陆柬之继承了魏、晋以来的传统,又博采众家之长,字体秀丽,笔法圆润流畅、外柔内刚,雄秀之气出于天然。代表作《头陀寺碑》、《急就章》、《龙华寺额》、《武丘东山碑》,可惜均已失传,仅余一篇《文赋》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