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教序集字的过程非常艰辛,怀仁法师和40多个助手花了25年的时间才完成!但是是值得的,《集王圣教序》确实可以称得上中国书法史集字作品的头把交椅!影响巨大!
集字的过程,怀仁需要解决很多问题,在当时那个年代,没有网络,没有大数据,确实难以想象!怀仁团队之所以要花25年,是因为集字确实有六大难点,确非懂书法者能为之!
搜集
集字圣教序有皇家背景,立碑是得到皇帝的恩准的,皇帝还做了序文,可以肯定,怀仁团队,可以随意调阅皇家内服所藏的右军真迹,另外还有项目经费,用于征集和购买内服没有的王羲之真迹。买真迹本身就是个巨大的工程,要发广告、鉴定、交易等等。
选字
那会真迹是多,问题是,序文里面重复的字太多,原帖里面也有很多重复的字,像“之”、“乎”、“者”等字,这么多,怎么用,选哪个,怀仁是必须考虑很多节奏、章法等问题的!
拼字
王羲之的真迹再多,也是有限的,有些字,文章里面有,但是王羲之不一定写过,没有的字,怀仁只能根据搜集到的字,进行拆解利用,把部首或者笔画重新拼接组合,甚至有可能模仿王羲之的笔意自己书写!
排布
怀仁看到的不同的真迹,字的大小本身就有不同,所以,他必须先确定需要多大的字,有一个大致的范围,才能使得全篇协调,然后再根据实际集字过程中的需要,调整大小,有可能原字大要缩小,原字小要放大,更有可能根据章法的需要,可以夸张放大某一个字或者缩小某一个字,以求得跌宕起伏的节奏变化、错落有致。
通篇行气
书法作品的生命力是通过行气来表现的,所谓行气,指书法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呼应映带关系。作为行书,尤其需要注意,怀仁必须考虑行气、呼应的问题。当人最好的效果就是真迹上本身就已经有了上下呼应的关系,但是大部分是怀仁集字来的,所以他的办法就是,尽量加强起收笔的呼应关系,如果没有呼应之势,则稍拉大距离,以削弱不协调感。
章法关系
字与字的呼应是小章法,那行与行之间的关系就可以营造大章法,这一点,圣教也是成功的,大章法主要是以行距的疏密来营造黑白对比关系,大章法的处理,怀仁必会借鉴王羲之真迹,比如《兰亭序》,但《兰亭》为手卷,是横式。而《集王圣教序》刻制成碑,是竖式的,高至 350 厘米,宽 100 厘米, 30 行,每行 83、 84 字不等。这样的规格应以宽松为主,不然肯定给人以凌乱、拥挤感觉。《集王字圣教序》全碑先藏西安碑林,我们看到的字帖都是裁剪后的册页式拓本。不管怎么看,不得不承认,怀仁处理的章法是高妙的。
相对于王羲之真迹作品,《集王圣教序》章法是独特的,并且影响至今,后来的“集王行书”显然都未跳出它的樊篱。唐代的李邕就受到《集王圣教序》极大的影响,《麓山寺碑》、《云麾将军碑》等书作虽然自成一体,但其格局与《集王字圣教序》莫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