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宫44年,她是这样守候故宫的

2020-10-16 11:19:22 作者: 入宫44年,

故宫的价值:早已不限于朱红高墙内的宫阙亭台

“刚进故宫的时候直头疼,想着什么时候才能把这些宫殿名都记住。后来不到一年时间,所有宫门、殿名都了然于心了。”周苏琴说。

同样,张杰一开始要到别的部门办事,临出办公室前还得先看一下故宫平面图,现在一说去哪个建筑,脑子里立马就能浮现出最佳出行方案。

如果说“故宫人”有什么共通点,那就是一辈子只爱一个地方——故宫,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守护故宫。

在这片600岁的古建筑群间,岁月成碑。给三位故宫大家做过助手的周苏琴感触良多,“老先生们学养深厚,从旧时代走来却从不保守,有着最开阔的胸襟。他们既以最古老的师徒方式对知识和经验精准传承,又开创了科学保护文物建筑的道路。虽然一代代人的名字变了,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没变,保护文物建筑的初心没变”。故宫人和紫禁城相互滋养着。一代代守护者让年老的故宫如老树般不断抽出新枝,而当他们逐渐年老时,又能继续温养新人。

“我到故宫的时候就知道,不出意外的话我会在这儿干一辈子。”身处故宫博物院这样一个体制内单位,张杰早早就能预见到自己未来几十年的生活,但她依然选择了沿着这样的轨迹前行,那就是甘愿舍弃外界繁华,日复一日地与寂寞相伴、守护故宫。因为她亲眼目睹了很多老故宫人退休以后,还是孜孜以求热情不减,一切围绕着故宫甘心奉献。“这都源自一种强烈的归属感,是其他任何一切无法替代的。”她说。

在一代代故宫古建人的努力下,故宫古建筑群焕发新的生机。周苏琴和张杰也共同见证了故宫作为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成为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如今,故宫的价值早已不限于朱红高墙内的宫阙亭台,有形的故宫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外文化交流的场所和见证者;无形的故宫延续着中华历史文脉,承载着国家记忆,彰显着中华文化实力。

小康社会是我们要追求和实现的幸福目标,文化小康则是全面小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故宫热”愈演愈烈,背后是无数传统文化保护者和继承者的举托。和许多前贤一样,退休多年的周苏琴依然在为守护故宫努力,精力集中在《明清宫廷建筑大事史料长编》清代部分的编著工作。张杰则希望有更多人关注古建筑研究和保护,从而珍爱和尊重文化遗产。

紫禁城600年不衰,都是一代代故宫人的守候。他们每个人只是故宫众多守护者中的微小部分,却足以让人感受到一份对于故宫、对于中华文化实实在在的敬与爱。

记者:王慧峰

摄影:齐波

编辑:莫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