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有八对,其七为回文对。”——上官仪。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许多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诗词就是其中最绚丽的瑰宝。提起诗词,可不止有唐诗宋词,还有一种延绵反复、无论是顺着读还是逆着念,都别有一番韵味的回文诗。
要论起回文诗的历史,认真研究起来,可以追溯到西晋时期。传说世界上第一首回文诗名唤《盘中诗》,是一位思念丈夫的妻子所作,全诗只有168个字,却充分表达了妻子独居深闺,哀怨婉转的思念之情。
“君有行,妾念之。山有日,海无期。”郎君在外奔波,妾身十分挂念,不知道郎君何时才会归来,又或者早已经忘记家中的妻子,才会迟迟不定归期?
这首回文诗又被称作爱情诗,字里行间皆流露出闺阁女子对爱情的向往和对丈夫的痴情。而讽刺的是,这般坚贞衷情的女子,在历史上竟连一个名字都没有留下,后人只知道他是苏伯玉之妻,可悲、可叹!
在苏伯玉妻的影响下,后世的文人骚客们纷纷开动自己的脑筋,玩起了脑洞大开的文字游戏。东坡居士的《题金山寺》也效仿了这种体裁。“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鸿轻”,而反过来念,“轻鸿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是不是也别有风情,不见一丝丝违和呢?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尽管苏轼、王安石、秦观这些大家们都对回文诗情有独钟,但将回文诗写得最传神的还属一位叫李禺的诗人。李禺是宋代的诗人,在灿若繁星的历史长河中,李禺这个名字似乎被提及得少之又少,但他写的《两相思》直到今天,依然璀璨夺目。
《两相思》是一首经典的爱情诗,它又叫做《思妻诗》、《思夫诗》。为什么会有两个全然不同的名字呢?因为当顺着念这首诗的时候,传递的是丈夫对妻子的思念之情。而把诗倒着念,就转变成了妻子思慕丈夫的延绵情谊。
那么这首诗到底写了什么内容,才会成为千古绝唱呢?“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丈夫瞪着干涩的眼睛,远远望去,只能看到远方的高山和迢迢的流水,路上行色匆匆的行人,没有一个能够明白他焦心见到妻子的心情。
“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酒壶中已经没有酒了,想要拿笔题诗,却不知该写什么韵律的词句,脑海中全是爱妻的影子,思念搅得人心绪烦乱。
“途路阻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与妻子相距千里,道路太长,阻止了夫妻间相见,与妻子已经分开太久太久了,只能将所思所想寄托在大雁身上,期望它能带去思念,但大雁却迟迟没有传来消息,内心无比的担忧和哀愁。
通篇读下来,是最简单不过的场景,词句也非常好理解,并没有什么华丽、拗口的词藻,短短几句话,就让一个与妻子分隔两地,只能依靠鸿雁传讯、以寄相思的丈夫形象跃然纸上。
再来看看另一个版本,现在我们试着将诗倒看一遍。“儿忆父兮妻忆夫,寂寥长守夜灯孤。”孩子与母亲围坐在一起,不仅是儿子们想念父亲,孩子的母亲此刻也在记挂着自己的丈夫。丈夫不在身边,再平常不过的夜晚都变得寂寥又漫长,只有一盏孤单的灯代替丈夫陪伴左右。
“迟回寄雁无音讯,久别离人阻路途。”想要通过鸿雁了解丈夫的近况,却迟迟没有看到期待的大雁,也许是因为分离的时间太长,路途太远,我不免怀疑我们之间还能不能见面?
“诗韵和成难下笔,酒杯一酌怕空壶。”想为心爱的丈夫写一首情诗,拿着笔却犯难,只好借酒消愁,将思念与烈酒一同饮下,倒了一杯却害怕喝光了酒,酒杯空了之后,只会更想念丈夫。
“知心几见曾来往,水隔山遥望眼枯。”和爱侣相隔两地,不知道何时才能见上一眼,只能无助地望着茫茫山水,将眼镜都望疼了,只盼望见到心中所爱。
李禺的这首《两相思》,读的顺序不同,诗中的故事视角也完全不一样。在外的丈夫心心念念家中的妻子,而留守家乡的妻子亦对丈夫深情厚意。读完这首诗,仿佛夫妻两人在平行时空下互相思念对方,情感真挚而热烈。
虽然后世对《两相思》与其作者李禺的史料都甚少,但通过本诗,不难感受到作者的真情实感,想必李禺与他的夫人应该也是一对让人羡慕的眷侣。
纵观古今,不少文人雅士都借着回文诗表达自己心中对情爱的理解。苏伯玉之妻作《盘中诗》,除开思念,言语间更多的还是对丈夫的不满。《璇玑图》的作者苏蕙创作初心也是因为受到丈夫和小妾的刺激。
唯有李禺,呈现的是夫妻双方的情谊与思念,这种爱是相互的,并不是某一个人单方面的付出!一厢情愿是自作多情,两情相悦才是爱情,单就这个立意和主题来说,李禺就已经妥妥的赢在了起跑线上。
《两相思》在中国的爱情诗中有着特殊的位置,尽管我们已经读过无数缠绵悱恻的诗句,却依然会被它打动。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那么爱他的发妻,却在做完诗的不久,迎娶了王弗的堂妹。“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骗了多少人的眼泪,又有谁知道归有光后来又接连娶了第二房、第三房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