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的井水论为什么少有官员听得进去

2020-10-17 06:09:22 作者: 明太祖的井水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帝国后,曾以“井水论”告诫文武百官。老老实实做官,守着俸禄过日子,井水虽不满溢,但天天可以汲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反之,则有杀头的危险。

朱元璋反贪官两大法宝,一是教化与训诫,要求官员们心系苍生,好好做清官,不要贪,包括以井水做比喻讲道理;二是铁腕反贪,打击腐败不遗余力,被他杀掉的官员有10-15万人。可这一手硬一手软,作用相当有限,明朝近三百年,贪官层出不穷。

分析原因,我以为不能预设任何官员任何时候都是理性的、冷静的,能经得起利益的诱惑;通过办典型案件来吓唬其他官员,但全国那么多官员,能被发现并查处,是低概率的,这和船工行船有翻船丧生的风险一样,大多数船工不会因为这样的风险就不做这营生了。所以,吓唬也是用处不大的。

也有人认为明、清两代朝廷给官员的薪水太低,那点钱养一家也就凑凑合合,别说官场应酬,聘请师爷了。如果俸禄之外如无其他的收入,官员根本没法混下去。

即便君主愿意也有能力给官员知府高薪,也无法做到“高薪养廉”,这是由帝国的政治制度和架构决定的。中国自秦帝国实行郡县制开始,无论朝廷的大员还是地方官,都是君主的打工仔,帝国从产权上说,是一个只属于皇家的家族公司,一个知府和一个县令,虽在行政架构上是上下级关系,但他们都是向君主负责的。知府没有主动察觉、遏制知县腐败的利益驱动,反而有结成上下利益同盟的欲求。大家一起占老板的便宜不被老板发现才是符合人性的。而明朝高度集权,明太祖既不愿意让外戚和宗室兄弟帮自己一把(怕引起外戚专权和兄弟争夺皇位流血),又废掉了宰相,帝国地域辽阔,官员众多,即便皇上是千眼千手观音,也无法看管好那么多替东家“牧羊”的长工。哪一位长工在牧场薅羊毛,住在深宅大院的东家是很难及时知晓的,何况家族公司到后期,父子相继,一代比一代懒惰,长于深宫,远没有老祖宗的精明,被大大小小打工仔蒙骗,太正常不过了,所以后来明朝君主才不得不违背太监不能干政的祖训,用自己的私人——亲信宦官替自己做鹰犬来对付百官。

在任何一种制度下,腐败是不可能杜绝的,但相比君主专权的帝国体制而言,早于它的分封制能较好地解决帝国的“公共牧地”被众多牧羊人糟蹋的问题。分封制是从天子到诸侯,再到大夫,层层分封即逐级承包,每一层级的老板在自己的封地里,是所有权人,可以任免官员。如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在诸侯和大夫的一亩三分地内,家臣贪腐而长久不被东家发觉是很难做到的。要么就如帝国以后的民国体制,民众不但是法理上的国家主人,而且在制度运行上确保了权力由下向上授予,确保了民众对官员的选任和监督。一个地方的行政首长贪腐的风险是很大的,因为有反对党的议员盯着,还有独立的媒体和司法机关。只有在这种制度下,“高薪养廉”才可能实现,亦有必要如此,官员也应该过着富足且有尊严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