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安徽省颍上县姜唐湖蓄洪区戴家湖涵闸闸门破损,大堤背后形成直径约10米的漩涡。
险情就是命令,各方应急力量紧急驰援戴家湖,堤坝上出现了一幕幕感人的画面。昨日,记者再次深入现场,记录前线抗洪抢险的故事。
人民子弟兵昼夜奋战
昨日下午,在戴家湖涵闸闸门附近的堤坝上,一辆辆运载着砂石的货车源源不断地驶来。一车又一车砂石被卸载在堤坝上,堆成了小山状。身穿橙色救生衣、迷彩服的战士们,有的持铁锹铲石子,有的撑开编织袋,紧张有序地装砂袋。
紧接着,战士们用接力的方式将砂袋输送到前方,并装进铁丝编制的网兜里。来不及用老虎钳,战士们就徒手用铁丝封紧网兜口。就这样,一兜兜砂袋在吊机的操纵下被投入定点湖水中。
“没事,就破了一点皮,擦点药就好。”在现场,一名战士脱下满是泥土的手套,只见关节处已被划出了血。一旁的战友打开医疗包,先用酒精清洗伤口,接着用棉签上药。简单处理后,他又再次投入战斗。
已经连续奋战30多个小时的战士们,累了困了就在地上临时打个盹,很快又投入到战斗中。
“不管任务有多危险多艰巨,我们都会勇往直前。”陆军71集团军某旅战士夏国辉斩钉截铁地说。
阜阳军分区副司令员龚辉介绍,昨日在戴家湖抗洪抢险现场,投入战斗的有陆军71集团军某旅1850名战士、165辆车,省军区直属队70人,武警100人,阜阳地区民兵1047人。此外,当天18时左右,还有400名战士赶至现场加入战斗。
村民自发成为后援力量
在大堤的另一侧,洪水持续不断地从涵闸中涌出。为了保障村庄安全,约150辆挖掘机、推土机在现场紧张地作业着,筑起堤坝外的第二道防线。
“从昨晚一直干到现在,基本都没有歇过。”将挖掘机从施工现场开到路边,李师傅赶紧从驾驶室出来拧开油箱盖。紧接着,中石油阜阳销售分公司的工作人员立即将油罐车的油管接入油箱,为挖掘机输送能量。
除了抢险、施工作业人员外,现场忙碌着的还有交警、城管、供电部门人员、党员干部等。他们不舍昼夜,冲锋在抗洪抢险一线。群众看在眼里,感动在心上,也自发加入到抗洪抢险的队伍中。
“他们是为了保卫我们的家园,我们不能袖手旁观!”47岁的戴家湖村村民王传宏说,由于洪水的威胁,他们村的村民都已经转移,他将父母、儿子儿媳和孙子安置在亲戚家中。没有后顾之忧后,他在村干部的号召下,加入了由村民自发组织的队伍中,负责堤坝的巡防等工作。
“战士们在前线战斗,真是打心底感谢他们,我能做的就是给他们送些吃的。”69岁的庙台村村民马明珍说,她从喇叭中听到村干部的号召后,立即动员儿女购买鸡蛋、方便面等食品,送给堤坝上的战士、交警、巡堤的党员干部等。目前,她已经送了4箱方便面、50多个粽子、7板熟鸡蛋等。
67岁的村民李全英将自家的大铁锅抬出来,掀开一看,里面是香喷喷的饭菜。她说,半岗镇所在的戴家湖流域地势低洼,曾多次遭遇洪水侵袭。早年遇到防汛险情,当地居民也会冲到一线应急抢险。可如今再次遇到这些,防洪大堤上出现的都是消防员、解放军和其他支援队伍的身影,他们是老百姓的依靠。
险情发生后,类似的一幕幕感人瞬间在当地不断上演。红马甲志愿者及时赶往村民家中转移财物;爱心企业将一批批大米、食用油等应急物资运送到安置点和困难村民的身边;镇村党员干部冲在一线填砂石、扛砂袋……
临时安置点衣食不缺
颍上县戴家湖涵闸出现险情,半岗镇、垂岗乡紧急转移戴家湖洼地群众8000余人。转移安置的群众生活如何?
7月26日,颍上县垂岗乡卫生院作为当地的一个临时安置点,迎来80余名特殊的“客人”。
受戴家湖涵闸险情影响,颍上县垂岗乡4个村共转移群众440户1284人,其中绝大部分投亲靠友。集中安置的120余名居民被及时转移到附近临时安置点,其中82人被安置在这里。
“被褥有从自家带来的,也有医院提供的,什么东西都不缺。”被安置的群众黄乐先是当地垂岗社区的居民,面对突如其来的撤离命令,他表现得很从容。
在安置点内,记者看到被转移群众分散居住在卫生院一栋4层高的楼房内,36个房间收拾得干净整洁,宽敞明亮,水电网供应齐全。
由于近期雨水较多影响工期,楼体前的一条道路设施没有修筑完毕,考虑到老人进出容易打滑,镇政府专门出资铺设了一条砖渣路面。
二楼的一处房间里,几位村民正在聊天。“安置点给每人配发了方便面、面包、火腿肠、矿泉水。”今年64岁的村民张凤兰对记者说。
为了做好安置点的保洁,负责本乡镇环卫工作的保洁公司负责人郭荣俊说,公司专门加派人手,做好本乡镇3个安置点的卫生,做到每天早晚清扫,并专门配置垃圾桶、扫帚等工具。
垂岗乡副乡长兰岚介绍,在安置点,村民们有什么需求,工作人员都会尽量满足。另外,还有医护人员轮流值班,村民要是有个头疼脑热或其他不适,24小时能得到及时、妥善诊治。
据了解,戴家湖涵闸出现破损险情主要涉及垂岗乡垂岗社区、杨圩村、新台村、陶大郢村和半岗镇戴家湖村、庙台村共6个行政村。其中,半岗镇共设置孔岗小学、庙台小学2个临时安置点,安置群众86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