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1岁便为大唐立下战功,吐蕃视为眼中钉,死后皇帝都大哭不已

2020-10-19 23:35:30 作者: 他11岁便为

因为浑瑊的存在,吐蕃赞普甚至直言他是心腹大患,也是因此而不敢进犯大唐。于是,吐蕃方面就想办法破坏浑瑊和皇帝的关系,可经历过生死之战之后,唐德宗对浑瑊无比信任,多少的猜忌和离间都没能改变他对大唐和皇帝的忠诚,君臣之间的信任深得后世称赞。

吐蕃眼见阴谋没有得逞,就决意放手一搏,打算杀了他。吐蕃先是假意和大唐结盟,准备在宴会上动手,而大唐在历经了诸多战事之后也有和平之心,不做堤防,便选择前往平凉会盟。但一到平凉,吐蕃的伏兵尽出,浑瑊身经百战又怎么会怕,他抢得一匹马,顺利的逃离了险境,返回了大唐。但是与他同行的扈从则死伤惨重。

他为此深感自责,向皇帝请罪,皇帝并没有怪罪他,而是给他兵力让他攻打吐蕃,保护大唐和百姓安危,所有的一切他都做的非常好,深受百姓爱戴和皇帝信任。

直至799年,64岁的浑瑊去世。他去世后唐德宗非常悲痛甚至痛苦落泪,在赠他太师的基础上,就连浑瑊的儿子也获得了封赏。

小结

对于浑瑊的评价,赵元一在《奉天录》中将他比之陈平、谢安石一般的人物,罗隐、李商隐、苏轼等人也是不吝美言。

浑瑊的一生,也确实值得称道。11岁便能初显其名,一生中更是平安史之乱,攻仆固怀恩,御吐蕃可谓是战功赫赫。而且难能可贵的是,在立下赫赫战功的同时,他却能做到不为君主所疑,这一点比之陈平等人做的还要更好。

至于其中的缘由,司马光在他的《资治通鉴》中有语:瑊性谦谨,虽位穷将相,无自矜大之色,每贡物必躬自阅视……。

这也体现了在骁勇善战的武将本色背后,浑瑊细心、聪慧的一面,这些都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如何能够如浑瑊一般变得优秀,同时还能不为君上所疑?这个问题,是我们生活、工作中都要面对的问题,至于答案在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我们便可以窥见一斑。

作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这本书是史书,更是权谋之书、帝王之书。在其中记载的1300多年的历史中,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极其全面。宋神宗更是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之意,命名为《资治通鉴》。

后世之中,曾国藩、伟人等都对此书推崇备至,也正是以书中的历史人物为鉴,他们才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