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封藩王,给军权不给治权,为何最终还是成为明朝的催命符?

2020-10-20 17:31:32 作者: 朱元璋封藩王

即便是到了封地,亦是有一大堆的条条框框。比如藩王与藩王之间不得相见;不得擅离封地;即使出城扫墓、祭祀,也要向专门的官员申请。如果不经报备,直接出城,地方官要及时上奏,有关官员全部从重杖罪,文官直至罢官,武官降级调至边疆。

藩王除了生辰外,不得宴请官员。王府中比较大的事务,要经地方官上奏后才能进行,否则就要从重处罚。王府的相关官员是由闲散人员担任,成了养老之地。

除此以外,朱棣还规定藩王“不得预四民之业,仕宦永绝,农商莫通”。也就是不得从事士农工商四种职业,这在古代就相当与什么事都不能做了。另外,对藩王的人际交往的制也非常严各,完全禁止藩王和朝中官员交往。

朱棣对藩王的政治权利虽然一削到底,但本质上他还是想通过怀柔政策解决藩王问题。所以,在严格限制藩王的权利的同时,朱棣也在经济上给予了丰厚补偿。然而,优待藩王的政策却在日后的时间里渐渐成为明朝财政的千斤重担,最终成为明朝的催命符。

三、明朝藩王自永乐以后就基本与政局无关,而且无论是皇帝还是大臣都打心底里防备着藩王

永乐以后,明朝藩王的地位一落千丈,别说干预朝政,连上进的机会都没有。在明朝皇帝和大臣们看来,那些不学无术,整天只知道吃喝嫖赌的藩王才是好藩王。

整个明朝,从永乐之后就一直把藩王当猪养,大部分的藩王也都很配合地把自己当成猪被他们养。但是三百年的时间里,总会有几个另类。

宁王朱宸濠

其中最励志的应该就是明武宗时期的宁王朱宸濠,朱宸濠是明成祖朱棣时宁王朱权的曾孙,当他当上宁王后,就不断地想着恢复祖先的荣光。为此,他不断地努力。一直到群臣因明武宗无子,请求挑选宗室之子过继,他终于意识到机会来了。

为了把握这次千载难得的机会,他不断的交结文武百官,希望他们能推举自己的儿子做太子。不过很可惜,和他交往的群臣都不希望藩王做大,只件事最后不了了之了。

但是朱宸濠没有放弃,他又结交大太监刘瑾,通过刘瑾恢复了自己府上的护卫。在刘瑾势大的日子里,他还不断地借刘瑾的名头结交,收纳了大量的地方官员和流民,在地方上形成了自己的势力派系和私人武装。

然而好景不长,没多久,刘瑾失势,他的护卫再次被取消。不过朱宸濠没有放弃,他又结交明武宗的新宠钱宁,扩大势力。只可惜这次手脚不太干净,让死对头江西巡抚孙燧抓到了把柄。

孙燧多番上书,引起了明武宗对朱宸濠的反感,想要处罚朱宸濠,幸好杨廷和、钱宁等人从中转圜,才改为派亲信大臣前往训斥。但朱宸濠安插在京城的探子却传来消息说,皇帝要捉拿宁王,朱宸濠不得不起兵造反。

王阳明平定宁王之乱

正德十四年六月,朱宸濠正式起兵,一举攻下九江、南康,并直取南京,想要攻下南京后以之为国都,改元称制与北方朝廷相抗衡。只可惜被一代大家王阳明击败,凄惨落幕。

自朱宸濠和日后的嘉靖皇帝之后,明朝的藩王就再也没有什么出彩的了。他们大都过着被圈养的日子,一直到明末,随着这个古老的王朝被埋葬。

参考文献:

《明史》

《明大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