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靠几挺机枪扭转在非洲的战局,可他们购买机枪的原因难以启齿

2020-10-20 18:32:12 作者: 德军靠几挺机

1884年,美国发明家西拉姆·马克沁兴冲冲地带着全球第一挺全自动机枪到欧洲“路演”,以为能引起轰动,订单必将滚滚而来。不料欧洲权贵只是像看马戏一样前来围观,评价几句“有趣,精彩”后就再没下文了,傲慢的欧洲军界对此更是毫无兴趣。奥斯曼土耳其人甚至嘲讽道:“收起你的机枪吧,如果你发明一把新的老虎钳,或许我们会张开双臂欢迎!”

彼时欧洲军官虽配备洋枪洋炮,但对战争的理解仍停留在一个世纪前—战士排着整齐的队伍,敲着雄壮的军鼓,顶着猛烈的枪炮,毫无惧色地走向敌阵。所以,他们对机枪这类“技术因素”嗤之以鼻。

不过,远在非洲的欧洲殖民者却对机枪一见钟情,将其视为“神赐的礼物”。在此之前,他们的步枪虽比黑人土著的梭镖弓箭有优势,但黑人善用“人海战术”,且不怕死,所以他们的殖民速度在很长一段时间停滞不前。

1891年,一群德国殖民者在非洲遭到当地部族的袭击,一个幸存的德国军医仅凭一挺机枪就扭转了战局,独自击毙1000名袭击者;1893年,50多个英国殖民者用4挺机枪击毙5000名非洲祖鲁勇士;1898年,英军用6挺机枪击毙11000名苏丹人,而英军仅阵亡28人。可以说,机枪彻底改变了整个非洲殖民史—如果没有机枪,欧洲殖民者可能早就淹没于黑人可怕的“人海战术”,也就没有瓜分非洲的殖民狂潮了。

在亚洲,尤其在中国,西方军队用起机枪也是如鱼得水。八国联军侵华时,几百个西方士兵在东交民巷仅凭3挺机枪就粉碎了上万清军及义和团成员的围攻,后来又凭10挺机枪打入北京。1904年,在英军入侵西藏的决定性战役中,600多名藏军被机枪击毙,而英军仅阵亡几人。

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机枪再次“抢镜”。短短一周内,配备机枪的俄军占尽上风,日军伤亡数万人,但硬是靠着“肉弹战术”拿下旅顺。直到二战,日军才在美军猛烈的火力进攻下,意识到了机枪的重要性。

彼时欧洲军界普遍认为,机枪是只会在非洲和亚洲产生作用的“土特产”,“尊贵”的白人绝不可能被它伤害。一战前,整个欧洲都为大炮巨舰展开你死我活的军备竞赛,已发明近30年的机枪却被遗忘在角落。

总体来说,德军算是机枪威力的先知先觉者。一战前夕,德军的机枪配备量居欧洲第一,而英军因从不安排专项训练,每个营中仅有一两个人会用机枪。崇尚“骑士精神”的法军,更是直到1910年才配备机枪。

不过,也别因此高看德军,他们购买机枪的原因很难启齿—上了军火公司的当。1908年,德国国会收到一条据说来自《费加罗报》的情报:法军决定大规模地配备机枪。于是,德国国会毫无争议地通过增购机枪的投票。然而,这个情报是军火公司伪造的,德军虽说当了冤大头,但在后来的战争中生动地证实了“吃亏是福”—一战中,死在德军机枪下的法军不计其数。

但英军对机枪仍不感兴趣,甚至到1917年,英军高级将领还倔强地说:“我们的骑兵差点就胜了,可惜被铁丝网挡住,损失惨重。”

在血的教训下,一战中后期,机枪在欧洲军界迅速普及。法军似乎总是踩错时代的节奏,一战结束后,他们得出结论:进攻不靠谱,躲在堑壕中靠机枪防守才是王道。于是,他们在法德边境修起著名的“马其诺防线”,全副武装地躲在其中等德军前来送死。而此时德军已能熟练运用坦克和闪击战,机枪独领风骚的时代一去不返,法军损失之惨重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