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愿打的是周瑜,愿挨的是黄盖,由此民间有一“周瑜打黄盖”歇后语。
对于这个典故,西晋人陈寿《三国志》中并没有记载,而是明人罗贯中《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段子。见于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所谓的“密计”就是苦肉计,赤壁之战中成功“草船借箭”后,诸葛亮与周瑜决定火攻曹操的水旱大营。
曹操派荆州将领蔡和蔡中兄弟,到周瑜大营诈降。周瑜明知是计,有意装聋作傻,将计就计,让老将黄盖演戏,反诈曹操。黄盖简直是影帝,演得逼真,活活挨了周瑜50大军棍。周黄由此“闹翻”了,黄盖表示归降曹操,让曹操的船靠近他。
曹操得蔡氏兄弟连夜密报后,果然中计,最后刘孙大军成功“火烧连营”。
这个段子显然是罗贯中根据民间传说改编的,并非真事,但黄盖与周瑜的关系非常好是真的。好到什么程度呢?传说死后都不愿分离,要葬在一个地方。
现今所传两处黄盖墓附近,还真的有周瑜墓。
周瑜黄盖塑像
《三国志·吴书·黄盖传》记载,黄盖字公覆,是零陵泉陵(今湖南永州)人。黄盖是孙权父亲孙坚手下的老将,孙坚起兵时就跟着了,孙坚死后,又为孙策、孙权征战。后任丹阳都尉,被授偏将军。
与其他三国名人多战死不同,黄盖病死于零陵太守任上。
黄盖死后葬在哪里?因为《三国志》不载,这里面的说法就多了。
清《江南通志·舆地志》记载:“将军黄盖墓,在繁昌县十八都近,墓号‘黄墓渡’。”
繁昌县地处长江下游南岸,今属安徽芜湖,繁昌古称春谷,周瑜、黄盖曾先后任春谷长。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罢南陵郡置南陵县,废繁昌等县更置当涂县。
由于人世更迭,繁昌县黄盖墓的具体地点,到清朝时已不好找了。清道光《繁昌县志·舆地志》即称:“吴将军黄盖墓,不详其处。”
民国《南陵县志·舆地》对黄盖墓又有稍详细说法:“丹阳都尉、偏将军黄盖墓,在下北乡黄墓渡东,邑人岁祀黄将军于此。康熙辛丑,知县宋廷佐修其兆域,为文立石以表之。”
宋廷佐修墓时在墓前立碑,并撰《黄将军墓碑记》:“南陵之有黄墓,旧传吴偏将军黄盖公覆葬地,在北郊三十里外,与繁壤接而介大河,有渡,即名黄墓,两邑志皆同。”
南陵县黄盖墓保护碑
可能有网友会糊涂,黄盖墓到底在南陵县,还是繁昌县?黄盖墓本在一县,由于古代区划调整,清时黄盖墓在两县交界处。按今天的区域划分,在南陵县许镇镇黄墓街道境内。许镇镇原名“黄墓”镇,可见,这里的黄盖墓是有历史的。
很可惜,南陵黄盖墓已被挖了,如今墓址立有“黄盖墓”县级文物保护碑,但还有什么可以“保护”呢!
南陵黄盖墓被挖,离现在并不远。
1972年因春耕需要,当地生产队在黄盖墓封土堆外侧不远处开挖水渠,谁想挖出了墓室。当地有关部门接到报告后,曾派人去清理。
江西南昌黄盖墓所在地吕蒙岗发掘现场
清理时发现,墓室上有古代盗洞,泥土顺着盗洞进入墓内,积满墓室。由于长期积水,里面全是烂泥水。清理时采取土办法,在墓室上横放木板,找来水桶将室内淤泥,一桶一桶往外提。
清理出了一批随葬品,有陶俑、陶车、陶罐等。
棺椁、尸体早已腐烂了,在墓室一角发现了一颗头骨。头骨是自动浮出泥水来的,把现场清理人员吓了一跳,吃了一惊,还以为黄盖显灵了。
由于没有出土与黄盖有关的东西,并不能确认墓主就是黄盖,但对墓室形制及出土随葬品的分析,应该是汉魏间墓葬。
江西南昌黄盖墓所在地吕蒙岗发掘现场
现在,当地还可以看到一个土墩,墩旁有一个很深的水塘,据说是当时挖渠和考古清理留下的。
这座黄盖墓是否可靠?无从考证。
芜湖境内东吴名人墓,并不只黄盖一座,在南陵县还有周瑜墓、小乔墓。很可惜,如今难觅其踪。据说,周瑜墓址在1990年代尚存,现在其上已建有居民小区。
还有一说法,周瑜墓并不在南陵,而在繁昌县东漳河西,这里有“周墓墩”,即周瑜墓。而漳河东岸有黄盖墓,两墓隔河相望,墓西大约200米处的渡口就是“黄墓渡”(见下图)。
黄墓渡
从当地史志和前人笔记来看,南陵黄墓渡附近确实存在黄盖墓。
名叫刘学尹的明末清初学子写过一首《春过黄墓》诗,诗称:“黄墓名垂远,忠魂应有知。碑残无几字,树老剩余枝。古冢栖狐冷,荒原宿鸟悲。桃花今日泪,洒作吊坟诗。”
南陵明末文人盛此公还为黄盖墓作过联:“黄土一抔香,尚兵诈,用火攻,英雄安在?盖棺未定论,葬衣冠,埋骨骸,泉壤自知。”
盛此公联中“葬衣冠,埋骨骸,泉壤自知”一语,透露出一个信息,至少在明朝时,对这座墓是黄盖衣冠冢,还是真身墓,人们是有怀疑的。如果1972年挖出的真是黄忠墓,出土了头骨,说明是黄忠真身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