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登高,历经磨难的杜牧写下一首诗,潇洒飘逸

2020-10-22 10:18:28 作者: 重阳节登高,

说起重阳节,很多人都知道近年来被规定为“敬老节”,殊不知在古代,重阳节是一个实打实的祭祖节,与清明节、中元节、除夕一样重要,要在节日当天举行隆重祭祀祖先、祭祀上天的活动,以此来感谢上天以及祖先在这样年来的保佑,让大家有饭吃。

说起这一天的习俗,除了祭祀之外,最被人们所熟知的应该是登高与插茱萸,毕竟很多人都读过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其中就提到了登高与插茱萸: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到了明朝,习俗变得多了起来,皇宫中人过九月九要吃花糕、要祭祀、要穿上绣有菊花的蟒袍,百姓们则每家每户做花糕,然后将花糕作为礼品相互赠送,同时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也是必不可少的习俗。

其实,九月九日习俗很多,各地更是更有差异,与杜甫同宗的杜牧曾在自己的佳作《九日齐山登高》提到了两种习俗,除了登高之外,还有戴菊花。今天咱们就来详细读一读: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会昌四年九月(844年9月),杜牧从黄州刺史迁为池州刺史,次年诗人张祜来池州找杜牧玩,那时正逢九月九日,两人同游齐山并赋诗为乐。这首诗的标题便交代了时间、地点与活动内容:九月九日在齐山登高,齐山在今天安徽省池州市境内,又叫翠微山。

那时,杜牧已经四十五岁。早年他“两枝仙桂一时芳”,进士及第的同年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然而仕途并不顺利,“十年为幕府吏”只是给人做了十年的幕僚,开成四年(839年)才去去长安任左补阙、史馆修撰,经历也是颇为坎坷与不如意。在经历这么多的风风雨雨之后,杜牧已经算是看透红尘与人世,《九日齐山登高》中便有此种情绪的表现,只是他并没有一味的消极,而是积极面对,显得那样的潇洒与飘逸。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清澈的江水倒映着周遭的秋景,大雁已经开始了南飞的旅程,与朋友一起带着酒与吃食,登上翠微山一起赏景游玩。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好友张祜专门到访,如今乱世,人世艰难,人们难得有开心时刻,不过挚友的到来,是人间欢乐时刻,游玩结束后必然会将头上插满菊花,开开心心的归去。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在这样的佳节氛围中,我们只需要喝得酩酊大醉来感谢它,不要去在意那西下的夕阳,自寻烦恼了。乍一看觉得剧中有点颓丧,但是小佛更能感受到的是一种高昂的情绪,既是杜牧的自我安慰,同时也在劝慰张祜,那时张祜想要进入仕途却受阻,先是被元稹排挤、打压,后被白居易轻看,心中正是郁闷之时。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这一句更是进一步安慰张祜,古往今来的人们大多数都是过得不尽人意,就连身为一国之君的齐景公不也是如此吗?《晏子春秋》卷一《内篇谏上》:“

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据皆从而泣。”

整首诗在用典之后,戛然而止,余味悠长。

参考资料:《全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