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老兵和他的"村中"抗美援朝爱国教育展馆

2020-10-23 10:21:18 作者: 抗美援朝老兵

在辽宁省沈阳市,有这样一位普通的抗美援朝老兵,他17岁参军,是第一批抗美援朝出国作战部队士兵,如今,年届八旬的他,将自己的家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展馆,用1000多件展品铭记历史昭示后人,用自己的执着,传承着红色的基因。

在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高坎镇旧站村,提起这座博物馆几乎是无人不知,沿着村民指的方向,穿走过村子的一条小路,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牌匾——“革命历史及抗美援朝爱国教育馆”。在牌匾下面,走过一条狭窄的胡同,就是这座200多平方米的纪念馆,也是这座博物馆的主人,抗美援朝老战士孙德山的家。一大早,他已经穿好胸前挂满奖章的“军服”,开始一天的工作。

每天早起,孙德山一定要把博物馆擦拭一番,虽然年近九旬,但孙德山一直坚持亲力亲为。他告诉记者,比起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他是幸运的。

孙德山说:“这五年当中啊,可以说,哎呀,枪林弹雨啊。在战场的环境那当然是,那是特别的艰苦啊。现在我的腿下半截是凉的,就是那时候冻的。我们志愿军就克服一切的困难啊,一不怕苦,这种革命精神,真了不得啊。”

1950年,17岁的孙德山在东北军区某连服役,当年10月,他随第一批志愿军部队跨过鸭绿江,经历了三年的战争生涯。其间,他当过驾驶员、警卫员,也做过通讯员。经过在朝鲜的五年时间,孙德山回到了祖国,但他的战友们却长眠于鸭绿江的那一头。在博物馆里,最珍贵的一件物品,就是孙德山当时所在部队的团长朱德昌的干粮袋。这是朱德昌牺牲前,亲手交给孙德山,让他带回国保存好。

孙德山说:“他们牺牲以后,我那时候通讯员,所以战友的情啊,那是了不得。就是说这干粮袋咱们要保(存)。就回国以后,咱们带回国,这也是我们一个纪念,所以啊我觉得很有意义。”

回国后,孙德山只是经常参加一些抗美援朝纪念活动,可是后来,他发现很多年轻人并不太了解这段历史,此时,孙德山心中有个更大的梦想——办个纪念馆,纪念那些故去的老兵,让后人记住这段历史。2009年,孙德山决定在自家院子搭建一个抗美援朝教育展馆。十几年时间,即使周边人都反对,他也没有放弃过。

孙德山表示,当时他的孩子都不同意,孩子们觉得他这么大岁数有两个钱,吃点儿、喝点就行了,但他说这想法跟他想的不一样。他对孩子们说:“我们没有我死去这些战友,能有今天吗,你们穿的、吃的,能这样嘛。”

这个200多平方米的展馆,是孙德山利用自己居住的小平房前的院子改建的。10多年来,他广泛搜集各种与抗美援朝相关的资料,并打印出来,挂在自家展馆里。由于资金短缺,许多能自己手工来完成的他从不去找人来做。墙四周贴满了抗美援朝时期的照片,展厅内有10个柜台,里面摆放了抗美援朝战士们穿过的衣服及用过的一些物品,还有孙德山自己写的心得。旁边两个小屋除了摆满同类纪念物品,还有很多英雄的铜塑像。 即便看上去硬件简陋,这个展馆还是花费了孙德山的毕生积蓄。

孙德山称,当时开头每月收入是138元,涨到现在才每月1800来块钱。他那时候就是开荒种地,捡破烂。周边谁都知道他老孙头捡破烂。他的钱全投这上了,到现在他还这么干。

为了不断凑够修缮博物馆的钱,这个耄耋之年的老人,还曾挥动着大铁锤,将建筑工地上丢弃的建筑垃圾敲碎外壳,砸出水泥包裹的钢筋,卖掉钢筋以筹措资金。为了省钱,他和老伴都不咋买肉吃,一天三顿和老伴吃咸菜。如今,孙德山的博物馆已经收藏1000多件展品,他希望大家都能来免费参观,记住那段历史。

孙德山说:“人家说你收门票两个钱,我说我一分不收。人家要是献爱心,我这展馆整一整,那我得接受,其余我收钱我不能。所以我就失掉我个人的意义了。我就这么苦这么累我办的展馆我值得。我对得起死去的战友。”

在纪念馆里,有一本专门供参观者留言的小本子,可以看出,除了沈阳人,还有不少外地参观者慕名而来,有老兵,也有很多幼儿园小朋友。也有好心人士,为博物馆奉献爱心。

孙德山称,各地都有参观者来参观,上海也来过,天津这都来过。他也是得到大家的认可,这对他也是一个很大鼓舞。

虽然距离孙德山老人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已经70年,但他从没有忘却抗美援朝那段悲壮的历史,时时魂绕梦牵着与自己并肩战斗而壮烈牺牲的战友们。孙德山告诉记者,展馆里里都是我对牺牲战友们的念想,他就是想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都能记住那段光辉岁月,来弘扬这段历史。

孙德山称,他回来是幸运的。他建这个博物馆就是弘扬他们死去的战友,他希望下一代不能忘记他们这些老前辈。

现在,这座革命历史及抗美援朝爱国教育馆,分别被辽宁省省、沈阳市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孙德山本人在2016年感动沈阳人物评选中,被命名为沈阳市身边好人,还被评为沈阳市“全民国防教育先进个人”,并荣获辽宁省“国防教育贡献奖”。

孙德山说:“我这一生就投入这上了。我尽我个人的能力,尽量把他们这些英雄事迹,向下一代说一说。我还要坚持。我只要,我闭上眼睛拉倒。我就要这样。”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