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在盟军强大攻势的压迫下下终于宣布向后者无条件投降。次月2日,日本代表登上盟军战列舰密苏里号并签署了停战协定,持续多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画上了句号。
战后,盟军为消除日本帝国再度挑起战争的可能性,对其进行了去军国主义化的民主化改造。与此同时,天皇也在盟军所施加的压力下于次年颁布《人间宣言》。
那么《人间宣言》是一部怎样的文件?这部文件的公开颁布,对日本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刊登在报纸上的《人间宣言》《人间宣言》颁布前的日本天皇制
在江户幕府灭亡之前,天皇在很长的时间里一直是幕府将军手中的傀儡。虽然许多天皇多曾经尝试发起倒幕运动并推翻幕府的统治,但最终都因势力不足而功亏一篑。直到明治天皇继位后,才真正将皇权收回自身手中,并借助于此复辟了相对集权的天皇制。
伴随着明治天皇的集权进程,日本也正逐渐驶入帝国时代。作为帝国的实际统治者和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天皇拥有了凭借个人意志就对外发动战争或与他国媾和的权力。借助于此,昭和天皇发动了对外征服战争,给东亚各国带去了沉重的灾难。
身着戎装的明治天皇
相对集权的天皇制的确立,是以《日本帝国宪法》的颁布为标志的。在这部宪法文献中的开头部分,就规定了日本将有历代天皇世袭统治,并且天皇的意志将被视为不可置疑的绝对政策的国策。
与此同时,帝国政府还大力推行愚民政策,在教育体系中向民众灌输大量的忠君思想。久而久之,日本内部产生了大量的拥护天皇制的狂热分子,这些狂热分子便成为了主张加大对外侵略规模的好战分子的主要来源。
因此想要尽可能的降低日本重新挑起战争的可能性,就必须将日本人脑海中的这部分思想剔除出去,这便为后来《人间宣言》的颁布埋下了伏笔。
主导对日本进行民主化改造计划的麦克阿瑟《人间宣言》的核心内容
公元1946年1月1日,昭和天皇对日本国民公布了新年第一份诏书,即《人间宣言》。在这份《宣言》中,昭和天皇将自己视为与日本国民相同的普通人,主动否认了自己"神"的形象。在此之前,明治天皇、大正天皇都曾经将自己标榜为凌驾于世俗百姓之上的"神"。对此,《日本大百科全書》一书中曾经提到:この詔書は、国家神道の廃止を指示した神道指令に続いて、戦前天皇制の思想的側面に改革を加えたもので、詔書中に「国民」の用語が登場(従来は「臣民」)
译文:这本诏书是继指示废止国家神道的神道指令之后,在战前天皇制的思想侧面进行改革的,在诏书中出现了"国民"的用语(以前是"臣民")
印有天皇玉玺的《人间宣言》原件
实际上《人间宣言》的内容不止于此,该《宣言》的核心宗旨本是激励日本国民积极面对战败后的生活困境,以此达到重振日本社会各个领域的最终目的。当然,当昭和天皇在《宣言》中彻底否认了自己的神格之后,《宣言》的其他内容仿佛就变得"不再重要"了。
毋庸置疑的是,《人间宣言》的颁布,是盟军在日本背后推动民主化进程的结果。对于天皇来说,自然是不愿意自行解除神格的形象的。但碍于盟军强大的压力,昭和天皇不得不从神坛上"主动"走下来。《人间宣言》对日本所产生的影响
《人间宣言》的颁布,直接导致了日本阶级的重组。在该《宣言》颁布之前,日本的皇室成员的地位及影响力凌驾在各个阶级之上。但是在《宣言》颁布后,皇室成员的尊贵身份顿时化为乌有,与其他国民的身份无二,这也拉近了皇室和国民之间的距离。
不仅如此,昭和天皇主动颁布《人间宣言》的行为,也让日本国民能够更好地接受天皇地位的陨落,更是使那些极端的狂热分子失去了重新挑起祸端的能力,对盟军接下来能够全面展开温和的民主化进程改造计划创造了较为良好的环境。
颁布《人间宣言》的昭和天皇
虽然《人间宣言》并未废除日本持续许久的天皇制,也并没有将昭和天皇从皇位上赶下来,但是《宣言》所起到的作用却是巨大的。天皇神格被解除,意味着自明治天皇以来确立的"新"天皇制彻底瓦解,天皇彻底失去了仅凭个人意志就操控整个国家的能力,先前帝国政府向日本国民灌输的愚忠思想也随之土崩瓦解。
同时,盟军对天皇制进行的其他改造,更是几乎剥夺了天皇全部的权力。自此,天皇失去了全部的统治权,单纯成为了国家的象征和日本国民所谓的"精神支柱"。
《人间宣言》颁布后,昭和天皇开始了全国巡视以拉近与国民的距离
时至今日,天皇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已经远不及过去那般崇高,日本国民也没有再像过去那般对天皇言听计从。如此,天皇再也无法像过去一般借助个人威望及影响力挑起任何战争。这意味着战后盟军通过对天皇制的改造,以求达成降低日本再次挑起战争的目的得以达成。
但实际上,当时驻日盟军是无法做到主动接触天皇的神格的。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一旦《人间宣言》由盟军颁布,那么很有可能会激怒帝国内部拥护天皇制的残存的狂热分子。如此,局面将更加难以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