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风俗志|唐朝男女恋爱、结婚、离婚的那些事儿

2020-10-02 01:03:05 作者: 大唐风俗志|

欢迎来到大唐,今天要为你介绍的是唐朝男女婚姻的那些事儿。

提到古代婚姻,总不免让人有些云里雾里,其实每个朝代的民俗和官府对婚姻的律法都是不一样的,唐朝这样一个相对开放文明的朝代,“人生大事”会有哪些超出我们意料之外的呢?

在唐朝 你什么时候结婚 会关系到地方官的考核

在我们现代社会,早结婚晚结婚完全是个人的事情,顶多会受到父母家人的催促,但是在唐朝,如果你不及时结婚,你们的县令或者刺史就惨了,怎么说?

因为唐朝在隋末大乱的基础上建立,这个时候的人口“比于隋时,才十分之一”,因此官府非常鼓励百姓及时婚嫁,以增加人口数量。

唐朝的法定结婚年龄有过两次标准,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下过一次诏书,规定男子年满二十,女子年满十五便可成婚,以及“妻丧”和“孀居”到期也可以再婚。

“妻丧”和“孀居”是什么意思?根据古代礼法,妻子去世后丈夫需为妻子服丧一年,而丈夫去世后妻子需服丧三年,过了这个服丧的期限,就可以再婚,没有要求守寡的贞节之说。

唐太宗的这份诏令还规定,治下的平民是否及时结婚要作为考核官员的标准之一:“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口增多,以进考第……如其劝导乖方,失去配偶,准户口减少,以附殿失。”

也就是说大家都按时结婚,户口增加,那么地方官就有赏,反之,就会受到处罚,所以在唐朝,除了你的父母,县令和刺史大人也是很希望你早点结婚的。

到了开元年间,唐玄宗李隆基在位的时候,为了增加人口,又将唐朝的法定婚龄降低到男子的十五岁,女子的十三岁。

不过有一类人是可以光明正大地晚婚的,那就是那些准备考取科举功名的士子。士子们晚婚的原因有二:一来是为了专心科考,不让婚姻干扰到学习;

二来等考取功名后,能获得更好的婚配选择,《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就记载了科举放榜的那天,家有适龄女儿的富贵人家都来相看,看上谁了,豪车、宝马就冲上来抢了。

像我们熟悉的唐朝诗人里,王之涣35岁结婚,妻子是衡山县令的女儿;李白27岁结婚,妻子是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杜甫30岁结婚,妻子司农少卿的女儿等等。

唐朝男女结婚都看重什么?

(一)门当户对

所谓门当户对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经济条件相当或者权势地位相当,而是那些从汉魏以来便是门阀士族的高门,这些旧门阀到了唐朝时无论是从经济上还是权势上都已经没落,比不上一些新兴的家族。

但由于魏晋以来门阀士族传统观念影响深远,人们依然追着要与他们结亲,虽然唐高祖和唐太宗都曾努力想改变这种旧观念,但像魏征、房玄龄这样的名臣都不顾皇帝的意愿,热衷于与高门联姻,皇帝也没有办法。

唐宣宗的万寿公主要嫁人,当时的宰相白敏中推荐了新科状元郑颢,当时郑颢正准备与旧门阀卢氏的女儿议婚,但又不能违反君命,只好娶了公主。

但从此以后郑颢便对白敏中恨之入骨,找机会就给他穿小鞋,你看,连皇帝李家的门户都比不上这些旧门阀。

武则天嫁太平公主与薛绍的时候,电视剧里说的是处死了薛绍的前妻,是胡乱编撰的,薛绍在娶太平公主之前,从未成婚,但薛绍的哥哥和弟弟都娶妻了,而且妻子的门户比较低,不是贵族,武则天认为她们不配与公主做妯娌,于是让薛绍的哥哥和弟弟休妻。

所以,从这两个例子,你能看出唐朝人结婚有多看重门户之见了吧,好在这种情况到了宋朝就结束了。

(二)多求聘财

除了讲究门户之见,唐朝人结婚也重彩礼和嫁妆,《贞观政要》就记录唐太宗批评士族嫁女儿就跟做生意一样,索要很多聘礼,实在有伤风俗,到了唐高宗李治时,他甚至不得不下诏书强制限定士族收彩礼的额度。

士族这样,民间自然也是这样,元稹诗《代九九》就讲述了一个女儿,因母亲贪彩礼而将她嫁给一个出得起高价的浪荡子。

将女儿低嫁的是贪彩礼,高嫁的就变成男方贪嫁妆了。

王维的《洛阳女儿行》说的就是两个同龄女子不同的命运,家中富裕的女孩早早就带着丰厚的嫁妆成亲了,而对门的女儿,虽然长得很好看,但因为家里穷,一直都嫁不出去。

当然,以上这也不都是百分百绝对,但当时风气大多如此。

(三)以才取人

唐太宗的女儿丹阳公主的驸马薛万是唐初著名的武将,虽有将才但没有文才,丹阳公主因此成婚后一直都不给驸马好脸色看。

直到太宗看不下去,假意在宴席上玩游戏输给驸马,衬托出驸马有才,这才让公主喜笑颜开,找回了面子。

《唐语林》中则讲了个小故事,有个叫李郢的人,想娶邻居家的女儿,无奈想娶的人很多,邻居家就先设了第一道门槛,谁家先拿百万钱来就许给谁家,结果有两家同一天都把钱拿来了。

邻家又设了第二道门槛,让求亲者各赋诗一首,谁的诗好就许给谁,这位李郢作的诗更胜一筹,因此顺利抱得佳人归,所以除了门户之见和彩礼之外,才华也是唐朝婚姻的一个加分项。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