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后泾干中学移交政府

2020-10-03 01:02:13 作者: 解放前后泾干

“并且,立即掀起参军参干热潮。一些同学随军参加了解放大西北的战斗,一部分考入“西北民大”“西北军大”和“三原干校”,还有些人参加了地方政权的建设”。《泾中校史稿》

现有在校的学生总共只能勉强合成两个班,每班也仅有三十多名学生,面对十室九空的学校,学校管理层、普通教师也人心惶惶,在这种情势下,泾中教师开始流失,虽然只有三四人,但如果继续如此维持,难免有更多的师生流失。

当然对于这种流失也应下面看待,学生走入高一级学府,继续求学投考延大、军大,不失为一种进步;另部分学生之流失在考虑泾中有数量较多的外埠县籍学生,回到原籍继续求学,也属于一种正常流动,毕竟大势变动,学生的安全甚为重要。

三、泾干中学移交新政府过程

1、校董会研究的两条出路

面对经费、师生流失两种情势,学校人数大量削减,在1949年六月新学期将结束,学校一切工作都应提前安排,将来学校会如何?泾中校董会在多次会议之后,给出了将来学校发展的两条路,“兹于本月十一日召集校董会,详加研讨,合认为今后办法,不出两途:一、交人民政府接收;二、暂维持私立名义,由人民政府补助需要经费。现在学年终结,一切急待解决,用敢据实呈请鉴核示遵,否则恐本学年结束以后,即难再事维持矣,谨呈泾阳县县长花,转呈三原分区专员张”(1949年6月)。

实际根据档册显示,泾阳解放后新政府曾对泾中非书面指示一切暂维持原状,留校教师仍保留原有薪水,但学校后续如何维持则因工作纷繁,未得下一步指示。班级减少,学生流失,学校的领导也为自己放了一个忙假,等待新政府、校董会下一步指示:

“查本校本月二日放忙假,校长系农业家庭,当即回家协助收获工作,忙假期间,由教务主任贾培南留守,对校务代拆代行,校长于假期后即行回校,照常服务,临时不易呈报,谨呈县长王 六月一日”。

2、学校非移交新政府不能维持

依据泾中学校经费的组成来看,其经费约有60%尚无着落,虽然校董会开会的结果有两条路,但私立性质的学校要在新社会获得政府大力支持,似乎校董会也没有把握,更何况原来的泾干具有私立学校在教育、教学上的独立性,新政府能允许这种情况继续存在下去,尚存有疑问。故而校董会中大多数人倾向将学校完全移交新政府,所以才多次呈文泾阳县新政府县长及三原专区。

在目前情况,学校发维持并有所发展,没有新政府财力的大力支持,根本无法继续办下去。

3、移交过程

1949年暑期,又值一年将开学之际,泾中校董会在六月份之后又一次呈文新政府,恳请政府派员接收,“曾经呈请钧府接收主持办理在案,为时已久,迄未奉到指示,现在暑期转瞬届满,学校下半年之一要招生开学事宜,亟待筹划解决,为免贻误,为此具文复请钧府鉴核,刻即派员接收继续办理以重教育,不胜迫切待命之至,谨呈泾阳县县长花。私立泾干中学校董会代表吴成襄 七月廿八日”

私立泾阳县泾干中学校董会随后,整理学校财务清册,再次向三原专区、泾阳县呈文,要求移交,其文如下:“查本校各项移交册折,业经缮造齐全,相应咨请查照,并派员分别接收为荷,此致 泾阳县立泾干中学校务委员会。附移交总清折一份私立泾干中学校董会代表吴成襄、在会校董杨和初《移交咨文》”

1949年8月24日,三原专署函示:泾干中学由县人民政府接办,更名为“泾阳县立泾干中学”;贠通、郭育章等组成校务委员会,负责接收工作。月底,贠通被陕甘宁边区任命为副校长。《泾中校史稿》

随后私立泾阳县泾干中学变更性质为县办中学,泾干中学走完了民国时期艰难困苦,开始了新生后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