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瓷器上的龙纹形图案看年代?

2020-10-04 18:31:20 作者: 如何从瓷器上

元代龙的体态为四肢和躯干一样粗,有腋毛或腿毛 二到四根不等,腋毛为宽而长的带形,爪有三,四,五爪,以三爪为多。爪有甲且锋利,爪形强劲有力,有双勾和实心两种画法。龙尾可分为鱼形,如意形和一般尖 尾等形式。元代龙背上多有鳍,一般排列整齐,又尖又粗。龙鳞的画法有三种一种为大片鳞采用留白的画法,另一 种为用小笔刻画扁平形的细密的鳞片。还有一种是以斜网格表示龙鳞。元代龙体形轻盈,矫健有力,自由奔放。

元代龙的形态有行龙、立形龙、回首龙、正面龙, 奠定了龙纹作为元明清传统纹饰图案的基本形式。

明代早期的龙体态更为粗壮,但是颈部细长,有像 蛇一说。龙腋毛作飘动状,有多根同向飘动,有中间数 根飘动,有两边向外上卷的,也有向一边卷的。爪有有三, 四,五爪之分。龙大部分都为五爪龙,龙爪尖利有勾。三 爪龙的爪都向后,五爪龙的龙爪,一爪向前,另四爪向后。

明正德 黄地绿彩龙纹渣斗(玫茵堂藏)

3、辅助纹饰

元代龙纹器物注重与龙相配的辅助图案,常出现云 纹、海水纹、火珠纹、如意云头纹、莲瓣纹、花卉纹等。 云与海水纹出现最多,表现龙行于天地之间,云游四方,着重表现龙矫健磅礴、呼风唤雨的气势。火珠多出现于 双龙题材中,表现龙嬉戏争斗的另一面,多为双龙戏珠 或双龙赶珠。少数有单龙戏珠者。如意云头、莲瓣、花 卉与龙纹组合则更具有装饰性。

明代早期龙纹的辅助纹饰主要有云纹、如意云头纹、 海水、火珠、花卉纹、莲池、兽首、莲瓣等,有云龙组合、 云龙火珠组合、云火珠海水龙组合、龙莲瓣如意云头组合、 龙海水兽首龙组合、莲池龙组合、龙花卉组合等,其中 以云龙、海水龙组合最多。

明万历五彩龙凤纹笔船(玫茵堂藏)

明代中期的时候龙纹运用有了有很完整的规范。如 行龙多与云,海水,火球一起使用,表现龙在天地间呼 风唤雨的能力。而舞龙多和海水搭配,表现了龙的翻江 倒海气势。龙穿行于莲花和身披缠枝花之间,特别强调 画面装饰效果。

在明晚期除了云龙纹、龙凤纹、云涛龙纹和海水龙 纹题材外,蟠龙戏珠纹、双龙抢珠纹在明代后期更加盛行。 这印证了龙爱宝珠的民间传说。相对来说,明宝珠通常 较大,形如火球,又多数与火焰纹一端相连,故有火珠 纹之称。元代的宝珠较小,多为中空的园圈状。

明万历五彩内龙外仙人五毒纹苑(玫茵堂藏)

4、结语

龙纹的演绎,深刻表现古人的智慧和民族文化的底 蕴,亦不乏帝王的君主意识,龙纹往往是当时那个时代 的社会背景的最好的体现,特别是元、明、两朝的龙纹。 总体而言,两代龙纹的外观可概括为元凶、明狞、:元龙 头小、身躯长,形体常被绘作细脖、细腿、细爪和尖尾的, 体态轻盈,曲躯蟠舞,给人一种“昂首举爪、遨游在天” 的感觉;明龙凶猛威武,胸前大多饰有曲折的绶带,身 披火焰纹,怒发冲冠,咆哮于海涛祥云之间,以示主宰 权势;这两个朝代的龙纹,虽然不同时期受国力盛衰影 响略有差异,但不同时代的特征又是鲜明的。龙纹是瓷 器装饰上富有意味又有品位的题材,对瓷器断代有着十 分重要意义。

龙在元代基础上增加了花草形尾。大片龙鳞以留白为主, 精细的龙鳞为单片绘制,并用颜色的深浅代表龙的阴阳 向背。明早期的龙绘画比元代的龙制作规范,体态犀利, 苍劲有力,有叱咤风云之感。这和当时的社会背景相关。

龙的形态多样,常见行走状,头尾异向,即头前尾 后;回首龙,头尾同向;立龙,头上尾下,四肢作舞动 状;降龙,头下尾上;更有些表现腾越舞动的龙身体翻转、 绕环、肢体相交。

明成化,弘治,正德时期龙的身体较前期的龙更细长,装饰效果比前期的龙要好。这时期的龙的画面繁缛, 给人一种花团锦簇的感觉。龙不再凶猛,犀利。龙身和 龙尾常常做花枝形变形于辅助图案向呼应。龙爪有了很 多新的变化,如喜作轮式张开涨大状,龙为五爪。龙有鲫在背部,这时双翼出现频繁。在传统的龙纹装饰中,新的变形大量被采用如夔龙、螭龙而螭龙为圆头无鳞,双翼, 两肢体,花形尾。中期的龙在早期的龙基础上吸收和发展, 并且形成了完整的制度。龙纹更加强调装饰作用。

明嘉靖黄釉攀红彩龙纹罐(玫茵堂藏)

明中期龙的形态以行走的龙最多,头尾方向相反, 也有首尾同向者,都被称为回首龙。还有舞龙,它呈多 种姿态,有环绕式,即龙体绕成环状于各种吉祥图案穿 插搭配,使龙形图案表现的温和平善。

明代晚期国力衰落,绘画的制度有了很大松动,在 风格上多自然写意,生动不呆板。龙身的形态多用两种 形式。一种是大型的龙,一种是细小干瘪的小型龙。龙 的姿态还是比较雄伟,奔放。这时龙身多绘网格状鳞片, 躯干上有锯齿纹饰。明后期布局着重立体感,双龙于一 器者多以龙头位置的一高一低作上下应和。

明嘉靖青花双龙 字纹罐(玫茵堂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