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封侄儿为王后反悔,说道:50年后你不会造反吧?果然一语成谶

2020-10-06 15:25:00 作者: 刘邦封侄儿为

汉朝初年“七国之乱”的发起者刘濞,是汉高帝刘邦的亲侄儿,代顷王刘仲的长子,天性剽悍勇猛、野心勃勃。等到西汉帝国建立后,刘仲虽然没有尺寸之功,但因为是刘邦的亲哥哥,所以还是被封为代王,而刘濞也随父亲到晋阳就封。代国地处北境,跟匈奴接壤,由此屡遭后者的侵扰。

汉高帝七年(前200年),匈奴大举入侵代国,胆小如鼠的刘仲自知无法抵御,竟然抛弃封国和军民百姓,一路狂奔到洛阳避难。虽然刘仲弃国之举按律当诛,但刘邦出于骨肉亲情不忍心处置他,便将他降封为合阳侯,并将代王世子刘濞封为沛侯。

4年后(前196年),淮南王英布举兵造反,刘邦闻讯后御驾亲征,而刘濞则以骑将身份随军,并屡立战功。叛乱在同年底被平定后,刘邦鉴于荆王刘贾被英布所害且没有子嗣,再加上吴地百姓轻佻强悍,如果不派勇猛强势的人物的镇服他们,恐怕以后还要出大乱子。正因如此,刘邦思虑再三,最终决定封侄儿刘濞为吴王,命他统辖3郡53城,为汉朝稳固东南局势。

等到封王授印仪式结束后,刘濞按照惯例要拜谢皇帝,没想到刘邦在仔细打量一番侄儿的相貌后,心中却暗暗叫苦。原来刘邦有识人之明,发现刘濞面带反相,若把他封到东南,将来指不定会闹出什么乱子。正因如此,刘邦很懊悔把侄儿封为藩王,然而一想到“君无戏言”的道理,却也只能将错就错。

然而刘邦终究不放心刘濞,所以便轻抚着侄儿的后背,语重心长地跟他讲:“孩子啊!汉朝建立后50年,东南将会发生叛乱,不会是你吧?天下刘姓皆是一家,希望你能谨慎一些,千万不要造反,以免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刘濞听到叔父这样讲,便赶紧叩头发誓:“微臣不敢!”刘邦听后,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黥布反,高祖自将往诛之。濞年二十,以骑将从破布军。荆王刘贾为布所杀,无后。上患吴会稽轻悍,无壮王填之,诸子少,乃立濞于沛,为吴王,王三郡五十三城。已拜受印,高祖召濞相之,曰:“若状有反相。”独悔,业已拜,因拊其背曰:“汉后五十年东南有乱,岂若邪?然天下同姓一家,慎无反!”濞顿首曰:“不敢。”见《汉书·卷三十五》。

刘濞获封为王的次年(前195年),高帝刘邦驾崩,惠帝刘盈即位,高后吕雉则在实际上执掌朝政。惠帝、高后期间,秦末汉初的大战乱终于结束,天下疲敝至极,从朝廷到各郡国都在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所以在此期间,藩王们即使有觊觎皇位之心,但苦于实力不足,都不敢公然发动叛乱。而等到汉文帝在位期间,情况却开始发生变化。

汉文帝即位之初根基维稳,为了对抗以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为首的功臣集团,所以对藩王们采取优待政策,就算是他们犯了法,也不会予以追究。在这种情况下,各地藩王们便开始变得骄纵不法起来,有甚者还滋生起篡夺皇位之心,其中以吴王刘濞的野心最强烈。

刘濞深知造反需要大量的“本钱”,正因如此,他便在封国内大量铸钱、煮盐,由此积聚起惊人的财富。等到国力富足后,刘濞便将大部分收入用于招纳亡命之徒、扩军备战方面,与此同时,还下令免除国内的赋税,以获得百姓对他事业的支持,并甚有成效。

刘濞的举动逐渐引起朝廷的警觉,在汉文帝在位的晚期,已经开始计划削弱藩王们的势力,但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实施。等到汉景帝登基后,便正式采用御史大夫晁错的“削藩”策,以各种名义来削减藩王们的封地。其中,刘濞因为“骄恣不法”,被削夺会稽、豫章两郡,面积占吴王国的2/3。

“削藩”策引起藩王们的极大恐慌,于是刘濞趁势打出“清君侧,诛晁错”的旗号,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时在景帝三年(前154年)。叛军起兵之初,势头非常强劲,主力渡过淮水、包围梁国,兵锋直逼洛阳方向,令景帝君臣震动不已。

为了解决问题,景帝一度向刘濞屈服,以腰斩晁错并族灭其家为代价,希望能换取后者的退兵,结果却遭到拒绝。无奈之下,景帝才下诏以周亚夫为太尉,命其率大军讨伐,结果不到3个月时间便平息叛乱。刘濞兵败后,率残众逃到丹徒,不久被东越王诱杀,首级被送往长安。刘濞兵败被杀后,吴国被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