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岩
春秋战国时期,在赵国、燕国之间的太行山脉一带,曾经有一个小国,位于今天的河北省太行山东麓,其都城在一座山上(今属河北正定),故此称作中山国。
中山国居民为白狄部族的一个分支——鲜虞,以“姬”为姓氏。《国语》解释说:“ 鲜虞,姬姓在翟者。”
鲜虞部落最早形成于鲜虞水,位于山西五台山西南清水河(滹沱河源头)一带,后逐步扩展,春秋时期形成鲜虞、肥、鼓、仇由等部落联盟,后迁徙至太行山区。
周惠王二十五年(公元前652年),鲜虞部落联盟攻打邢国,次年征战卫国,齐国联合宋、曹、邢、卫等国,击败鲜虞部落。春秋末年,晋国灭掉了鲜虞部落的附属小国——鼓、肥、仇由。
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鲜虞部落攻打晋国,一度大败晋军,俘获大将观虎,次年,在中人(今属河北唐县西北粟山)建国,国号“中山”,国都中山城,后迁都顾地(今属河北定州)。
周威烈王二十年(魏文侯四十一年,公元前406年),魏国攻灭中山国。
周安王二十一年(公元前381年),中山桓公率领鲜虞残余势力,驱逐了魏国占领者,成功复国,迁都灵寿(今属河北灵寿县),逐步强盛起来。
周显王四十六年(公元前323年),中山国君与赵国、韩国、燕国等国君同时称王。
周赧王十九年(赵惠文王三年,公元前296年),中山国被赵国灭掉。
中山国最强盛的时候,在五个称王的诸侯国中却是最弱小的,其余四国都号称“万乘之国”,中山国只是“千乘之国”而已,四周强邻环伺,其结局注定是悲催的。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加速中山国灭亡的催化剂竟然是一碗羊肉汤。
据《战国策》记载:“中山君飨都士,大夫司马子期在焉。羊羹不遍,司马子期怒而走于楚,说楚王伐中山,中山君亡……”
某一天,中山国君派人宰杀羔羊,煮食羊肉,宴请都城内的士大夫,大夫司马子期也在场。
中山国君亲自掌勺,为手下众官员分羊肉汤,轮到司马子期的时候,不但羊肉渣渣分没了,连羊汤也木有了。
中山国君是不是有意的,史书没有说明,司马子期认为国君是在羞辱自己,于是愤然离席,不久投奔了楚国,撺掇楚王征讨中山国。
楚国大军浩浩荡荡进入中山境内,中山国君仓皇出逃。中山国君跑着跑着,发现身后边有两个人手持战戈跟在后边。中山国君有些慌张,仗着胆子问了一句:“你俩谁呀?”
两人停下来回答说:“臣的父亲有一次差点饿死了,是大王赏赐他食物才活下来。臣的父亲感念大王一饭之恩,临终前叮嘱我们说:‘将来中山国若是出现危难,你们一定要为国拼死一战!’因此,我们就追随大王而来。”
中山国君仰天长叹:“施舍他人不在于多少,而在于对方是不是陷入绝境;怨恨不在于深浅,而在于是否伤了对方的心啊!我因为一碗羊汤而亡国,又因为一碗热饭得到了两个勇士!”尽管如此,中山国还是被灭掉了。中山国君为后世留下一句警世名言——“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飧得士二人!”
赵武灵王二十一年(公元前305年),赵武灵王大举攻打中山国,周赧王十九年(赵惠文王三年,公元前296年),存在了四百七十八年的中山国彻底在地球上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