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国家君主正式的礼服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看看另一幅作品《历代帝王图》。
这自带流苏的帽子,叫做冕旒(miǎn liú),必须有12根,上面串的都是玉珠,专门用于参加祭祀、典礼等重要场合所戴的冠,是帝王的象征。
冕旒(miǎn liú),
画中皇帝穿的黑色套装,叫做“冕服”。这上头连纹样都绣得极为讲究,一定要有“十二章纹”。 玄衣八章,日、月、龙在肩,星辰、山在背,火、华虫、宗彝在袖;裳四章,织藻、粉米、黼、黻各二。
十二章纹
然而,这里画中的唐太宗并没有按照国家标准的礼制,而是穿了比较普通的常服。这不合礼仪的做法,也是有意为之的。再看画中人物大小比例。
根据人物的重要次序,比较显眼的自然是唐太宗,第二‘大’的人物应该是禄东赞,但他却被画得又小又干瘪。
不过,比较意味深长的是人物表情。画中的唐太宗,坐在步撵上,嘴微微上扬,一脸得瑟,霸气侧漏,有一种帝王般的自信。
而禄东赞和身后的翻译官,却显得落后了很多。尤其是禄东赞,眉眼中却隐隐有种不安,似乎要见到天子了特别紧张。从场合、衣着,到人物人物,无处不在体现着一种随意、不重视,人物表情上,更是直接地体现了唐太宗对这桩和亲的嫌弃。“既然不能明着收拾,就画幅千古名画记下你们的穷酸样儿。”
虽然这幅画不是现代技术的照片,表面看起来与历史真相不同,却能很好地画下了人物的情绪、心理状态,完美记录了唐朝面对这次和亲的态度。
关于这幅画,历史上有种种的猜测,有的说“画的风格不像阎立本的作品”;“画得不符合事实”...这其中比较大的问题在于:可能人们都会在潜意识里认为,作为宫廷画师的阎立本,他的画应该像现实社会的图像版一样,负责准确记录皇上每日的政治要务。但其实,绘画应该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艺术家在创作中融入自己看待问题的方式和态度,然后用画笔下的角色,来把这种情绪传达出来。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面对一幅艺术作品时,多给它一点时间,说不定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发现。
(图片源自各大拍卖公司版权属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