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之下,人是渺小飘零的,比人更飘零的,是那些物件、字画。唐代的画作历经荡涤遗存下来的几乎为零。如今能够得见的,常常是宋朝人在仰慕中追赶和致敬前人的临摹。但是其中不乏精品,也有艺术造诣超出前朝的高手之作——他们或是画工独树一帜,或是书法自成一体,更有身份高贵、又同时兼具高超书画才能的天子丹青。下面这幅图就是从上学开始频频出现在美术、历史课本上的就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步辇图》,以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事件为题材,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史臣禄东赞的场景。
画面左边是禄东赞和翻译官穿着民族服装,被领着觐(jìn)见皇帝;右边是唐太宗坐在步辇上神态怡然,被一群小宫女簇拥着...
这么简单一看,就会发现里面有很多不太合理的地方。我们看电视会知道,古代皇帝在接见使臣的时候,是很隆重的,但是这幅画面就显得有点随意了,就像是接见女眷一样。就这些不合理的情节,来具体的说明一下。首先:为什么要让女子来抬轿子;其次:接见重要的使臣,唐太宗为何穿常服,不穿龙袍并且还盘着腿?再有:画中觐见的男子中哪位才是吐蕃使臣禄东赞?
都知道这幅画是唐朝宫廷画师阎立本所做,但是作为一名以纪实闻名的宫廷画师,那么重要的场合为什么会画出这么奇怪的画呢?既然是纪实的场景,那么我们就要重回那段历史场景中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1400多年前,(唐高祖)李渊结束了中原地区几百年的混乱局面,国力正强。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蛮夷之地,也有一个勇猛的少年,在努力地开疆拓土,兼并了十余个部落和部族,统一西藏高原,年纪轻轻就建立了吐蕃(bō)王朝,定都逻娑(今拉萨)。而这个勇猛的少年,就是松赞干布,同时又是画中唐太宗的准女婿。
松赞干布雕像
但是,在刚开始的时候,唐太宗根本就不想把喜爱的文成公主许配给他。因为生活在当时的西藏,实在艰苦,连活着下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由于松赞干布刚刚统一西藏,政局还不稳定,人心惶惶,随时都有被覆灭的危险。再说,和大唐盛世相比,当时西藏就是蛮夷之地,各方面均很落后。人们几乎还是停留在原始人茹毛饮血的阶段,吃“烧烤”,穿兽皮,以狩猎为生的他们,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更是而且路途遥远,交通不便,重点是嫁过去就和死了没什么区别,一辈子可能再也见不着了...正是出于这些原因的考量,唐太宗在松赞干布这边派了特使来唐朝提亲的时候,就以看上同来提亲的小国首领为由,婉拒了松赞干布的提亲。但是这对于当时年轻气盛的松赞干布来说,心里和不爽,在回去之后就把这个小国给消灭了。
几年后,松赞干布再次前来提亲,可没成想这次的情敌更多了,什么高昌、焉耆、龟兹、于田,几十个朝贡唐朝的小国(diǎo)家( sī)都来和唐太宗提亲。于是,松赞干布带着军队和5000两黄金,沿着唐境一路厮杀,扬言:“若不许嫁,则兵伐唐都,如蒙见允,则汉藏和好,永息烽烟”。意思就是说,“要么收下这黄金,要么就灭了你大唐!”听听,这还没有成为准女婿就敢用武力来威胁自己的老丈人,像这样的女婿,能要嘛?敢要吗?
虽然打起仗来,吐蕃未必是大唐的对手,但考虑到战争所耗费的粮食、兵力...古代的一桩和亲,就相当于10万雄兵。不仅能为边疆带了多年的平和,更能避免国家的大力发展遭到抑制和普通百姓免受战乱之苦。所以唐太宗虽然很不舍得把自己的小公举送过去受苦,在权衡之下,还是狠下心来把文成公主许配给了松赞干布,并且准备了巨“壕”的陪嫁。
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图
从金银、玉帛,瓷器,谷物种子的农产品,到医疗、教育、农业、瓷器、造纸,各方面的技术手艺人也被带了过去。可以说,所有唐朝的精华,都被复制了一份带到了西藏。这对松赞干布来说,简直开心得要上天了。古代娶个公主,就相当于找了一个特有钱+有权的爹。不仅稳固了他的政权,还加快了西藏近百年的发展,彻底地改变了藏民艰苦的生活状态。
因此,这桩和亲的意义尤为重大,双方都特别重视。而我们刚开始看到的这幅画面,就是记录了松赞干布派禄东赞来迎亲,由唐太宗接见的场景。到这里我们就会发现,画面上的情节和场景不仅与真实史料不符,而且它从头到尾都显露着“随意”两个字,甚至还有一丝挑衅的意味。而我们能想到的正常情况下画中布置的环境,排场应该是这样的:
永乐宫壁画唐
但看现在这画面的场景,什么也没有。并且配备的人员也很随意。在接见这么重要的使臣,既没有官员,小太监,仪仗等等,也没有隆重的场景布置,仅仅配了9个小宫女,还是专门伺候皇上睡觉的小宫女,专门抬轿子,拿扇子。这群人专属于“尚寝部”,在唐朝属于五品女官。这场景,就像是双方不小心在御花园的小湖边,不小心邂逅了彼此。多么随意,一目了然。再看看这衣冠。禄东赞穿得还挺讲(可)究(爱),缀满了小动物的民族服饰。
但是唐太宗相反却显得太随意。头上戴的,这叫做幞(fú)头——一种包裹头部的纱罗软巾。通常为青黑色,因此也叫“乌纱帽”。这圆领大黄袍乃是唐太宗的“常服”,主要是唐太宗娱乐休闲时的穿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