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石头,太湖石加速北宋灭亡,雷石却承载俄罗斯三位大帝传奇

2020-11-06 23:36:09 作者: 都是石头,太

后来他找到了一位工程师用尽浑身解数,使用大量人力才将其挖掘出来,等到冬天地面结冰的时候开始运输,并设计了一个大型金属雪橇,打算把巨石放在这个雪橇上拖动来运输。最终人们花费了5个月的时间在陆地上拖动了6公里,然后顺着涅瓦河走水路运到了今天的参政院广场。

6公里,5个月时间,可见当年运输的难度。而如果没有俄罗斯漫长的冬季,地面没有长久的结冰期,估计这次运输就要跨年了。

雷石所承载的彼得一世和主持这场建设的叶卡捷林娜二世,成为俄罗斯历史上仅有的两位被冠以大帝称呼的皇帝。

而故事还没有完,后来,俄罗斯文学的“大帝”,被称为“俄罗斯文学之父”的普希金有感于历史的恢宏沧桑,写下了叙事长诗《青铜骑士》。

普希金从小就崇拜彼得大帝。他清楚地记得这位雄才大略的君王的名言:我们要打开瞭望欧洲的窗户。

当诗人注视那矗立在涅瓦河岸边的彼得大帝青铜雕像时,一种敬畏之感油然而生。历史的变迁像戏剧般一幕幕闪过他的脑海,而涅瓦河的浪涛声又把他拉回到现实之中。于是,一个神秘而凄惊的传说在普希金笔下出现。这便是诗人后期的力作——叙事长诗《青铜骑士》。

这篇长诗分“序诗”和“正文”两部分。序诗颂扬了彼得大帝和圣彼得堡城,正文讲述涅瓦河泛滥和小公务员的遭遇。

它是一首气势恢宏的颂诗。普希金怀着敬仰的心情,以最庄重的诗句,肯定了彼得大帝对俄罗斯的巨大历史作用。但这只是长诗《青铜骑士》的一个题旨之一。

而它更重要的意义,是对历史与小人物命运相互关系的冷峻思考。彼得大帝是俄罗斯统治者中最突出的代表,不过他的成功是以牺牲百姓的利益换来的。彼得大帝只考虑他自己的一世霸业,而不顾人民的死活。诗人真实地描绘出圣彼得堡水灾中城市贫民的悲惨境遇,无情地批判了专制制度。

普希金成功塑造了双重性格的彼得大帝形象。他既有雄才大略,却也冷面无情。诗人在历数他珍贵遗产的同时,丝毫也不掩饰他手中高悬的皮鞭。这正是普希金文学的历史客观性。

石头还是那个石头!一块石头承载了彼得一世、叶卡捷琳娜二世和普希金三大传奇。

同样是皇帝,彼得大帝用他垒起了圣彼得堡最初的轮廓,叶卡捷琳娜大帝把他变成了彼得大帝青铜骑士像的基座,并成为广场上的公共产品,供百姓瞻仰。而宋徽宗却把他从全国各地运来的奇石,锁入自己的私家园林,成为一己的玩物。

同样是艺术家,普希金在他的文学中道尽了整个俄罗斯民族的生活,从皇帝到百姓,从城市到乡村,他的眼界,是全部的俄罗斯人。而赵佶在他的画中品味着花鸟虫鱼,在他未失国时前期的词中玩弄风花雪月。

于是,俄罗斯扩张了,而北宋灭亡了。

终于有一天,在做俘虏的岁月时,宋徽宗赵佶写下了如今《宋词三百首》开篇的第一首,《燕山亭·北行见杏花》:

“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

只这其中几句,足见他彼时内心的悲凉和后悔。但石头还是石头,徽宗赵佶一生或许画了不少石头,但不管是画中的石头,还是艮岳中的石头,都帮不了他。他更不知,那个曾经只在欧洲的小国,居然早已和古老的中国有了漫长的国境线。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有时间时,别忘了顺手点个赞,点个收藏,加个关注!——这是对笔者最好的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