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到了华山腿发软,王履登华山写成游记,浅谈古人爬华山

2020-11-07 04:06:53 作者: 韩愈到了华山

当媒体询问登山探险家乔治.约翰特.里.马洛里为何执拗地攀登圣母峰,他如此回答:面对山岳的高耸巨大,有人崇拜敬畏,有人兴致勃勃、期待探索未知。

亚洲位于欧亚大陆东侧,板块聚合之处形成无数高山。而中国、日本、韩国及台湾等地,由于文化受我国阴阳五行的论述影响,习惯将境内高耸奇峭的山凑数为五。

像是日本有越前五岳,分别为:文殊山、吉野ヶ岳、日野山、越知山、白山。台湾也有"五岳三尖一奇"之说,五岳分别是玉山、雪山、秀姑峦山、南湖大山和北大武山。不过最出名的,当属我国的"五岳"!来自华山的挑战帖

中国是道教思想思想的发源地,因此最早使用"五岳"一词。

五岳分别为泰山、华山、嵩山、恒山及衡山。它们的地貌景色各有千秋,故有"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中岳嵩山之峻,北岳恒山之幽,南岳衡山之秀"一说。

除此之外,每座山也有专属的神话传说,如泰山与帝王关系密不可分,由于传统相信统治者是受命于天,因此当朝廷安定、百姓富足之际,帝王就会前往泰山祭祀,向上天禀告自己的德政之功。

五岳中让人又爱又恨者,当属座落于陕西一带、形势奇峭的华山。

虽然俗语说"登泰山而小天下",但五岳中的泰山并非高耸入云,而是恰好位处低洼平原之间,因此人们能居高临下,况且连身在宫中、不常奔波的帝王都有办法上山祭拜,可见路途艰辛却称不上危险。

嵩山、恒山及横山三处,即便登峰之路仍见悬崖峭壁的景象,但依旧吸引络绎不绝的游客参访,建造许多寺观和书院。

华山由于山体主要是花岗岩组成,庞大坚硬的巨石堆叠出特殊的地理景观,像是莲花峰、云台峰,这些山峰奇壮绝美,却也让登顶难如登天。

除此之外,华山最著名的攀爬难关,便是长空栈道。这条栈道搭建在光裸无草的山崖石壁上,由十来片木板钉搭而成,旅人必须踩着那些木板,小心翼翼地贴着石壁走过。

明人杨嗣昌笔下形容:"石腹甚皤,可髙二丈,都无绳牵引,唯有疏登浅凹,奋勇而上,被下以身面壁,凭足揣投,跬步之差,当隮决涧。"

华山凶险,这也是为何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天下高手的比武舞台被设在华山之上,因为"华山论剑"的基本条件,就是得攀上华山、克服自然带来的困境,这才有独霸武林的资格。

历来挑战者中,有人成功,最终甘拜下风者亦有人在。其中最知名的失败例子,就是尊儒拜佛、有胆和自己顶头上司唐宪宗互呛的唐代文学家韩愈。

韩愈个性耿直,学术上推动古文复兴运动;政治上则看不惯当时皇帝笃信佛教,不惜耗费巨资"供养师父",执意反对迷信行为。

当时正逢三十年一次的"迎佛骨"盛事,唐宪宗命令大批僧人及寺观投入协助,花费数千上万的金钱及时间,韩愈上奏《论佛骨表》,以激烈言词批判:"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

忠言逆耳,看见奏章差点气死的唐宪宗一度想杀了韩愈。在旁人劝阻之下,韩愈幸运地留下性命。

这般择善固执、不畏生死进谏的硬汉,却在华山的险峻前双脚发软。

根据唐代文献《国史补》记载,韩愈一日前往华山游赏,或许是登高时专注脚下,并未留意到山径两旁的高耸。

过了半晌,当他停驻脚步、环伺四周景色之际,这才涌起恐惧害怕之情。举目皆是千仞高崖,向下俯视则是万丈深谷,这时的他头晕目眩,卡在路途中进退两难,结果竟是"发狂号哭,投书与家人别"。

韩愈在山路中崩溃爆哭,甚至写好遗书托人交给家属的情状,要不被注意也难,随即这消息就传到了当地县令耳中。

县令立即派人前往协助,搜救任务最后以成功收场,可喜可贺。不过这桩糗事,也意外成为中国古代登山史上的经典轶闻。明代医生的华山图文志

若知华山攀登之不易,就能了解明代王履成就的不凡。他不仅爬上华山,甚至用图画和文字记录下这段旅程,作品成为中国艺术史上的经典。

王履,字安道,号畸叟,生活于元明之间,并未投身官场,而是向金元四大医学家的朱丹溪学习,以行医为业。明代洪武年间,盛年的他为自己设下了一桩挑战,前往许多人的梦想之巅——华山。

后世对他登上华山的年龄和时间并不清楚,只知他在攀登完之后,创作了一套《华山图册》,记录自己攀登华山的所见所闻。

画作为明代洪武十六年所作(1383),加上序跋共有66幅,目前29幅图页藏于北京故宫,其余则由上海博物馆收藏。

王履在册页前的《华山图序》中,提供了他对这趟旅程的感想怀念,以及一些细琐往事。王履表示自己在50余岁忆起华山之行,感叹自己年迈且体力衰弱,不再有机会远游。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