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龚自珍,儿子为何帮助英法联军?

2020-11-07 01:03:18 作者: 写下不拘一格

清朝乾隆以后,英国的工业革命取得成功,东西方的差距逐渐拉开,从这时候起,很多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了落后的事实,譬如道光朝的龚自珍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大家熟悉龚自珍,可能更多的是他的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名句,这个句子出自:

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龚自珍出仕以后,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对于当时来说,不是一个无名小卒,职位可以说是非常高了,但是当时清廷依然坚守旗人至上,防汉如防贼的纲领,对于汉人的有识之士始终打压,因此龚自珍的诸多见解个意见,皇帝根本不耐烦听。所以于1848年,辞官南归,次年病逝。

清朝经历了百年的发展,早已经积弊重重,反过来经历文艺复兴、工业革命的欧洲生机勃勃,各种技术日新月异,大航海带来的经济利益武装船舰到处横冲直撞。当来到东方的时候,严重挑战清朝在东亚的地位。

龚自珍意识到这种差距和巨大的危机,尤其鸦片战争以后,心理上的落差和现实的落后让他义愤填膺,于是不厌其烦的给皇帝上了很多改良的奏章,比起林则徐的虎门销烟,龚自珍的奏折意见显然更加刺痛道光的痛处,如果不放权,则洋人欺凌清朝,如果放权,则汉人欺凌满人。

所以,当时,坚持祖宗家法的皇帝一本正经的拒绝了龚自珍的意见,鉴于此,自治无能为力的龚自珍只好辞官,结果第二年病死。作为一个传统的知识人,他这一生都非常坎坷,空有报国之志,却没这样的好运。

龚自珍出身官宦世家多次针砭时弊,指出国家的危机,可他没有得到政府的重视,自己也没有能担任什么要职,可他还是非常爱国,但是报国无门。

因此,他变得性子暴躁,和现在愤青一样,总觉得自己怀才不遇,所以经常把自己的情绪带回家中,久而久之,其子龚橙对皇帝产生了怨恨,他觉得皇帝不公平,所以自己的父亲怀才不遇。

这样的愤怒平常时候没关系,但是当有了机会,他就愤愤不平的报复,以求心中泄气。英法联军打入京师,龚自珍的儿子自告奋勇的成为联军向导,帮助他们翻译,顺便带路,,纵火烧毁了圆明园虽然不是他主谋,但是有他一份功劳。

当然,一心爱国的龚自珍是看不到这个事情,因为他早死了,儿子看着他为英国人做事,更多的时候是为了混一口饭吃,在他认为,满人和洋人一样,无所谓,而龚橙此后大部分的时间都要为了生计发愁,投靠洋人仅仅为了温饱。

就是这样,八旗军依然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