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扬州人都该铭记的人,更被称为“明朝的文天祥”

2020-11-07 20:35:24 作者: 每个扬州人都

还有一些人认为,扬州被攻陷后,史可法自尽殉国。

例如《桃花扇》里就提到史可法在离开扬州城后曾骑着马过河,因水流湍急而溺水身亡。亦有说法称当时的史可法遭清兵围追堵截,自知逃生无望的他主动投水自杀,以身殉国。

不过,上述说法都与正史中的记载相左。不论是《清实录》还是《明史》中,均称史可法遭到清兵俘虏,被满人杀害。《清实录》中的原文为:“攻克扬州城,获其阁部史可法,斩于军前。”相比之下《明史》中的细节更加丰富,称史可法在扬州城破后想要一死了之,被部将抢救下来后一行人逃往小东门,却被守在这里的清军俘虏。史可法临终前大喊道:“我史督师也!”随后英勇就义。

史可法嗣子史德威亦支持史可法被俘遇害的说法,他在《维扬殉节纪略》中指出:扬州被清军攻陷后,史可法先是自刎未遂,与部下一同逃往城门时被大量清军俘虏。抓到史可法后,多铎仍妄想通过史可法的影响力控制江南士人,所以,对史可法十分谦恭,称他为史老先生,并给出“为我收拾江南,当不惜重任也”的许诺。

不过,史可法严词拒绝了多铎的劝诱:“我为天朝重臣,岂肯苟且偷生,作万世罪人哉!我头可断,身不可屈……城亡与亡,我意已决,即劈尸万段,甘之如饴。”

多铎无法让硬骨头的史可法折服,干脆命人将史可法杀之后快。

那么,这么多关于史可法结局的说法,究竟哪一种的可信度更高呢?

笔者认为,《清实录》与《明史》中有太多后人修改的痕迹,所以,史可法的结局或遭到清廷史官的篡改,未必真实。即便史可法自刎或投江而死,清廷亦不能放出史可法以身殉国的消息,而是要刻意抹除掉史可法身死报国的细节,以免更多人效仿。至于《维扬殉节纪略》中的说法,也有不实之处,不排除史可法后人为美化史可法形象而添加内容的可能。

不过,史可法逃生的可能性极低,笔者认为:史可法的结局必是被俘遇害或自尽报国。

首先,扬州被破之日清军围堵了所有城门,史可法及其部将的目标极大,不可能逃过清军的围堵;

其次,在扬州城破之前,史可法已给妻子、母亲、叔父、兄弟、儿子留下五封遗书,在遗书中已明确表示自己将“一死以报国,固其分也”。

由此可见,不论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史可法都已决定殉国。

根据文献记载,史可法的部将刘肇基在破城之前就已被清军射杀,所以,他跟随史可法一块“缒城潜去”的说法显然是存在水分的。

综上所述,史可法的下落唯有壮烈殉国,其余说法的可信度都较低。

参考资料:

【《明史》、《江都志》、《清史稿》、《明季南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