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明成祖朱棣在历史上的名声没有唐朝李世民那样响亮。对比二人,其实都是“夺位”而来。但因为唐太宗有贞观之治,结果淡化了他的夺位。而明成祖朱棣虽然业绩不凡,但因为过于血腥,所以,历史上的名声还是不如唐太宗李世民。
不过我们不能就此否定他的伟大,明成祖朱棣的业绩在历史上是有目共睹的,不然也不会号称“永乐大帝”了。其他的业绩不说,就说一个举动,他就名垂千古,那就是他“迁都北京”这个决定。
正是因为他迁都北京才让大明王朝化解了两次危机,两次挽救了大明王朝。
朱棣为什么迁都北京??
朱棣本来就是燕王,当年他被朱元璋安排在北京就是为了抵御北方残余势力的威胁。
首先,政治军事因素,他不得不迁都北京。北京本来就是他的“龙兴之地”,大本营,他迁都回去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虽然大明王朝建立几十年了,但北方的威胁一直都存在。
到朱棣当皇帝后,他依然多次发动了对北方游牧军事威胁的进攻。他每次都从金陵出发,战线着实过长。不但消耗巨大,而且指挥吃力。如果迁都北方,就会好很多,这些促使他迁都的打算。
正所谓“天子守国门”,迁都北京有利于维护明朝北疆安全。
其次是阶级因素。
众所周知,朱元璋从安徽崛起,而他的旧臣和幕僚基本都是江淮和南方人士。
但朱棣就不一样了,朱棣的统治集团多是朱棣在北平做燕王的时候的幕僚。他们的根据地是在北平。
这就是为什么朱棣入主南京后,南方旧臣根本不满他的统治,尤其是朱棣诛杀了南方士人代表方孝孺后,南方世家大族对他很是敌对,这让朱棣很难在南方站稳脚跟。
朱棣迁都北京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是一次统治阶层的换血,由南到北便可以彻底清洗以前的旧臣,巩固其自身统治。
当然,还有些其它因素,比如像什么朱棣在南方睡不着,迁都北京有利于提高北方的政治地位跟南方的经济地位抗衡,做到南北平衡发展等等之类。
这些也都可以算作原因,总的来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是出于综合考虑的,目的是践行“天子戍边”的传统,巩固其统治,更有利于震慑那些对明朝想入非非的北方游牧势力。
镇守北方大门,预防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是帝国的首要任务。因为明成祖迁都没过多少年,北方游牧就蠢蠢欲动了。
两次军事危机
公元1421年,明成祖朱棣正式迁都北京,来到了北京。没过多少年,公元1449年,土木堡之变就发生了。
当时蒙古有一个部族叫瓦剌,它的领袖叫也先。也先这个人有点本事,他自觉自己的能力很强,于是对大明王朝发起了攻击。
当时明朝的皇帝是明英宗,明英宗这个人对于军事完全没什么概念,他只能听信他的亲信王振。
王振因为曾经打过仗,所以,有些军事才华。他极力怂恿明英宗御驾亲征。
明英宗听信了王振的建议,带着五十万大军杀向了也先,结果吃了败仗,全军覆没,明英宗被俘,王振也死于乱军之中。这是明朝历史上最不光彩、最丢人的一次战争。
明英宗被俘之后,也先大军随之打到了北京。此时的北京只剩下了老弱残兵,情况很危急。
贪生怕死的官员们主张南迁到南京,但有一个人坚决主张镇守北京,这个人就是于谦。
他认为如果迁都到南京去的话,北方没有一个政治中心,那么整个黄河以北的地区便都完了。
于谦的主张得到了百姓的支持,也得到了明英宗的兄弟朱祁钰的支持。
最后,明军在于谦的带领下击退了也先的进攻,还任命了新的皇帝——朱祁钰。
结果也先俘虏的明英宗成了一个负担,没过多少年就被放了回去。
这一次军事危机差不多一百年后,即1550年,蒙古的另外一个军事领袖俺答又率兵包围了北京。
此时明朝的皇帝是嘉靖皇帝,在嘉靖皇帝的带领下,再一次成功抵御了北方游牧的威胁。此次俺答入侵,在明史上被称为“庚戌之变”。
无论是之前的也先围攻北京还是一百年后的俺答汗进攻北京,北京成功抵御了北方游牧的进攻。
我们不得不佩服当年朱棣的高瞻远瞩,如果当年他不是主张迁都北京,那么1449年也先军队的进攻是很难抵抗的。
北京在明朝历史上经受住了这样两次考验。由此可见明成祖迁都北京是必要的和正确的。
说实话,如果大明王朝不镇守住北京,没有北京这个重镇,游牧民族会深入华北大平原,就会重蹈当年“幽云十六州”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