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升昌票号“汇通天下”大匾,相传是道光皇帝所书,可证据不充分

2020-11-08 12:25:36 作者: 日升昌票号“

日昇昌票号的门口,悬挂着一幅“汇通天下”的大匾,相传该匾是由清代道光皇帝的御笔所书,不过对于这一说法,史学界素来争议颇多。“汇通天下”是否出于道光皇帝之手?后世史学家又会提出怎样的证据?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日昇昌票号,是中国第一家票号,创建于公元1824年,此时属于清代道光皇帝统治期间。作为中国最早期的金融机构,日昇昌票号自创建之初,便成为了全国最负盛名的票号。日昇昌不仅在全国30多个城市设立分号,而且在欧美、东南亚等地区,也成立了相应的金融机构。

日昇昌票号辉煌之时,被称作是“一张汇票走天下”,即顾客可以怀揣一张日昇昌汇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货币的存储与兑换业务。日昇昌票号的出现,不仅为当时的工商业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同时掀开了中国近代金融史最光辉的一页。

如今的日昇昌票号旧址,已经被改造成中国票号博物馆,位于山西省平遥县西大街附近。中国票号博物馆占地面积巨大,以陈列日昇昌票号文物的形式,展现其当年光辉的金融发展史。值得注意的是,在日昇昌票号正门之上,悬挂着一幅蓝底金字的牌匾,牌匾上赫然写着“汇通天下”四个大字,诠释了日昇昌早期的规模与荣耀。据民间所传,“汇通天下”四个字,其实是道光皇帝亲笔所书,而皇帝之所以会为日昇昌题字,还与一个故事有关。

1840年6月,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鸦片战争历时两年之久,最终以清朝的惨败而告终。战争之后,双方签下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也被称为《万年条约》,在条约中共有13款规定,其中两项规定便是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清政府统治后期,国库已经处于空虚状态,对于巨额赔款的支付,完全需要各省所缴纳的税款加以填充。可是一个问题接踵而至,各省被摊派的收税任务,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被运送至上海(民间传言是英国人规定的赔款缴款地),清廷高层顿感“心有余而力不足”。

此事一度传到日昇昌掌柜雷履泰的耳中,雷履泰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宣传票号的机会,于是他赶紧联系朝廷大员,表明日昇昌票号愿意担负此次资金流转的任务。道光皇帝与诸位大臣正急得团团转,见日昇昌票号主动请缨,便顺水推舟将此事托付给雷履泰承办。日昇昌票号通过各分号的运作,很顺利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受到了京城皇帝与高官们的赞赏。借此机会,雷履泰更进一步,借助朝廷大员,请求道光皇帝能够为票号御笔赐字,最终皇帝写下“汇通天下”四字,以示对日昇昌票号的褒奖与肯定。

我们必须承认,在封建社会时代,皇帝的御笔赐字,绝对具有轰动的广告效应,这也是在金融机构林立的状态下,日昇昌票号能够一枝独秀的重要原因。不过,后世学者却对此传闻有些质疑,甚至认为此事完全是一种杜撰。他们都认为,在封建时期等级观念的影响下,商人的地位极低,甚至远不如农民,因此皇帝不可能自降身份,为商人牟利推波助澜。

不仅如此,历史专家们还提到,传说中所提到的《南京条约》缴款地点,其实不应该是上海。上海虽然是条约中五处通商口岸之一,但是在当时,上海还未能成为当时的国际贸易中心,二者之间存在着时间上的颠倒问题。更重要的是,日昇昌票号在上海成立分号的时间,大概在1872年左右,而《南京条约》的签订时间则是1843年,二者之间前后相差近30年之久。综上来看,道光皇帝撰写日昇昌票号“汇通天下”牌匾一事,应系子虚乌有。

以上两种理由的出现,几乎可以对此事进行最后定论,不过,认真负责的历史学者们,又找到了第三个否定的理由,这一理由的来源便是“核对笔迹”。历代皇帝都曾或多或少地留下过墨宝,道光皇帝同样也不例外,按照这一思路,我们完全可以在道光皇帝所留下的书法作品之中,找到一些与“汇通天下”四字相同的字迹,进行相互对比。

公元1830年8月,道光皇帝去盛京祭祖,曾路过今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地区,并在祭祀北镇庙时,作《北镇医巫闾山诗》题刻。诗曰:“作镇开鸿业,皇朝仰肇湮。 衔诚钦列圣,锡福遍齐民。 受命纪辛已,随銮怆戊寅。 巍乎锺王气,宝祚自天申。”。从碑文显示来看,诗中的“天”字,相比于“汇通天下”的“天”字,字体显得更加清秀而浑瘦,看得出二者应该不是同一人手笔。

道光皇帝还有一幅名为《黑龙潭祈雨诗》的书法作品,其内曰:“雩祭已逾旬,朝朝望泽频。龙潭吁昭格,神宇敬躬亲。连亩禾生侯,盈畴麦秀辰。恐成风旱象,亟叩上天仁。敬诣:黑龙潭龙神祠祈雨。道光甲申孟夏之月下澣,御笔。”。文中同时出现了“天”与“下”二字,而此两字对比“汇通天下”的字迹,也迥然不同,由此再一次确定,日昇昌“汇通天下”牌匾,估计也不是道光皇帝亲笔手书。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