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冬歌《代夜坐吟》,以歌为寻,唯美的冬夜恋情

2020-11-09 19:31:17 作者: 乐府冬歌《代

唯美冬歌:霜入幕,风度林,朱灯灭,朱颜寻,不贵声,贵意深

“冬夜沉沉夜坐吟,含声未发已知心。

霜入幕,风度林;朱灯灭,朱颜寻。

体君歌,逐君音;不贵声,贵意深。”南北朝乐府鲍照《代夜坐吟》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阶段,在东晋之后,中国的南北出在分裂的时期,各自有不同的政权延续,接近两百年。由于是分裂的国家,但同时都有着汉文化的深度传承,又相对对峙而稳定,有着文学发展的繁荣。而这个时候,以儒家为正统的思想被破除,文学形式更加多样,也更接地气和更民间化,涌现了大量靠近生活,描写情感的作品,其特殊的贴近感情和心灵,获得当时乃至后世许多人的共鸣。

甚至在唐朝大一统江山后,许多文学家诗人,仍旧会从这一时期的诗歌获得享受和灵感,这就是南北朝的《乐府诗歌》,其中有署名,也有很多是民间歌曲诗词的记录。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细腻,真挚,甚至很唯美。

让我们来看一首冬夜情歌。

“冬夜沉沉夜坐吟。含声未发已知心。”

这是南朝宋朝鲍照的一首诗歌。如今很多人不知道中国古代是一个能歌善舞的大民族。通常我们所说得诗,是歌词,除开本身汉语韵律之美,最大的作用是用来唱的。

所以不要认为古代的夜生活很匮乏,晚上唱几曲,实属居家旅游之必备。又何况是儒家理论已经破产的南北朝时代,没有精神的桎梏,普通人或者读书人,就像唱流行曲一样的唱着自己的喜欢,或者是流行的歌曲,或者是自己的原创。

所以冬天沉沉里,弹一曲箜篌,或者琴瑟,就象年轻人弹吉他一样有型和自然。

所以这里的吟诗,已经是先有琴声和曲调。

所以含声未发已知心,实在正常。因为有旋律做先导。

“霜入幕,风度林,朱灯灭,朱颜寻。”

这里说的是初冬的凉气与风。有霜寒的感觉吹进了帘幕,有风吹过了树林。但是这其实是为琴声和歌声做传播的。

那琴声悠扬,顺着风吹过来,吹过了帷幕,吹过了树林。是风把朱红的灯吹灭了吧,但是随着灯火的暗淡,视觉沉落,听觉却敏醒了。这遥远的歌曲声,分外打动人心。

正是如此,女孩子并不急着去点灯,而是顺着风吹来的方向去逆行。但是音乐声断断续续,她走几步,听听,看看,又走几步,听听看看。

“体君歌,逐君音。”

在渐近的过程中,她听到了真切的歌声,那是一个男子从内心发出的情感动人的歌声。

她边靠近,边体会,边感动,边找寻。

“不贵声,贵意深。”

这歌声或者不是最美的,但是却听得出来是发自内心最有感情的。

而这六个字包含了无尽的韵味。

一是指唱歌之人,自己唱歌时的真情投入打动了自己和听众。

二是指听歌之人为了歌声的寻找,已经包含了认同和情感的味道。

三是指两个人心有灵犀,都明白对方的处境和心意。

这是冬夜里以歌为媒的知己之情。唱的人深情投入,听的人亦步亦趋,如痴如醉。

虽然短小的诗句止在“不贵声,贵意深”就戛然而止,你甚至无法清楚这两个人到底有无见面,但恋爱知己的唯美深沉情愫已经呼之欲出。

这是冬天的夜晚,一个人在高楼上唱歌,一个女子在歌声里找寻,像风找寻风,爱靠近爱,那风吹灭了灯,却有温暖沿歌声上溯,让你甚至觉得这霜夜风竹都是唯美的背景,只是为了最浓厚的相爱和相知。

这首诗美在极简,却又流荡空灵,像小的爱情舞台剧,一个找寻的倩影在风中舞蹈,一串音乐和歌声起在不知名的高处。

感动和交流都是没有现实物理交集的,但歌声和诗就是最绵长的纽带,各自做深沉的投入,获得最深沉的感动和交流。

这是乐府诗歌在文字上达到的精炼和高度。

尤其是入,度,灭,寻,体,逐,动词的运用连贯成情感充沛的画面。

两个人的相知沉淀在”贵意深”里。

所以后世看爱情诗,是不能错过乐府的。那是一个可以大方表达,细腻描写感情的时期。

唐朝的诗人尤其钟爱乐府,爱里面的真,当然道学宋朝则是另一回事了。这样唯美的爱情会被道学家冠上夜奔之类的标签。所以想在宋朝诗词里看到爱情,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不由得让人翻下白眼。

不过这首小诗应该是可以在当代古装场景中复活的,这样的场景真的很唯美,甚至很仙意,很爱情!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