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偏安一隅,不忘救灾
“青有威名,贼当畏其来”。狄青在做枢密院副使之时,在汴梁的家中举办祭祀鬼神的仪式,以求出征顺利。然而,当时他的家中火光滔天。
许多人都以为,大将军府邸着火。而望火楼的士兵见状“驰白厢主,又报开封知府”。潜火兵大批量的赶到,却发现是一场误会。但由此可见,东京城中的救火系统非常之完善。
“靖康之变”以后,康王赵构在应天府称帝而后设临安为行在。此时的南宋偏安一隅,内忧外患纷乱重重。但是高宗却仍然没有忘记保护防火事宜。绍兴三年,他亲自下达诏书“被火处每自方五十间、不被火处每自方一百间各开火巷,约阔三丈”。
在临安城中,赵构建立了防火巷,这也可以称得上是世界最早的安全通道。不止京城,在地方上许多官员也积极响应其号召。衰甫在担任徽州知府时,率先建立了“防虞员”和“潜火卒”。而且拨款筹措出最为先进的消防设备,颇受宁宗的赞赏。
2. 多管其下,严防严控
古代虽然没有如此先进的消防设备,但是正因如此防火意识丝毫不逊于今人。《梦梁录》记载,东京城中虽然都是木结构的房屋但是勾栏横践中都有砖石结构的防火墙。这也可以解释,《清平乐》中曹皇后为何要让任都知去检查各楼阁之间的屋檐。
此外,虽然古代很早就掌握了建造高楼的技术。但是皇宫内院,很少有这种建筑。大都是以低层宫殿为主,因为楼层过高一旦失火人力很难扑灭。皇宫里的植物,也有一部分水性植物。比如藻井和惹草,一旦发生火灾也能够帮助控制火势蔓延。
古代人心思缜密,虽然没有先进的设备但是懂得防患于未然。而且东京府还实行严格的火禁政策,《宋刑统》“诸库藏及仓内皆不得燃火,违者徙一年”。如果在仓库中发现火源,负责者则要面临为其一年的流放。
《资治通鉴》“今后如有遗火,仰探火军人走报巡检,画时赴救,都巡检未到,即本厢巡检先救”。如果因为扑救不及时,而造成重大损失的那么就要责任到人。而且如果有重大立功表现的,也会不吝其赏。
就像曹皇后,在命令太监救火时让他们割掉一节头发,第二天找自己领赏。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大家都是苦寒出身自然会为了这些奖赏而奋不顾身。也顾不得生命安全,也顾不得被叛军所杀。
尽管如此,宋朝的火灾还是屡禁不止。《宋史》中有记载的火灾,不论大小开封城就有四十四次这还仅仅是北宋年间。因为宋朝实行经济开放政策,所以首都异常繁荣兴盛。那么,发生火灾就不足为怪了。
结语:
《清平乐》服化道的精美,俘获了很多观众的芳心。但不能将它当作正史来看,很多地方都与历史史实有些冲突。但大体上还是遵循着仁宗一朝的脉络走向。当然,清朝的宫斗剧已经使人们审美疲劳,所以宋朝的电视剧会令人耳目一新。
参考文献:
《宋史》
《东京梦华录》
《梦梁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