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鸽:古代的送信神器,鸽子为什么可以不迷路?有什么原理

2020-11-10 18:31:06 作者: 信鸽:古代的

关于信鸽

以前车马很远,书信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这是木心先生的经典诗句,以前没有火车没有飞机,交流只能靠书信,可这书信往返一次就要好久好久,所爱隔山海,山海不可平,在古代去爱一个人,真的太难了。那古代,又没有快递员,书信是靠什么传送呢?

小时候,奶奶养着一大堆的鸽子,每天朝阳升起来,就会把它们放出来,院子里,房顶上,树枝上,到处都是鸽子。我拿着一盆的玉米粒朝着地上一扔,所有的鸽子一哄而上,这些玉米粒就被他们吃完了,就这样,它们的一天开始了,我的一天也开始了。

我常常好奇问奶奶,这些鸽子就这样跑出去了,一天不管,不怕走丢吗?奶奶笑着告诉我,养了十几年鸽子了,丢的概率特别小,到了黄昏,这些鸽子就全部飞回来了,因为它们可以找见自己的家。直到在求学中知道“飞鸽可以传书”,我才明白原来鸽子非常聪明,跑得很远很远,都不会迷路,就好像开了导航一样,那鸽子究竟是怎么做到不迷路呢?

鸽子释义

鸽子是一种鸟类,在所有的鸟类中,它最特别的地方就是飞行阻力小,平衡能力强,以及飞行的时间长。这也正是它可以成为古人送信工具的必要条件。

鸽子的羽毛非常细密,看起来特别的美观,前胸有一个丰满的气囊,尾巴不长不短很尖细,可以减小空气阻力,头部非常小,脑前的羽毛更加的细密,这也是大家可以从众多鸟类中分辨出鸽子的重要原因。

在鸽子还没有成为信鸽之前,它们的窝一般是在岩石缝隙里,这样不容易被雨淋着。而且大多数都穿梭在茂密的是丛林中,主要靠吃只种子和果实为食,正是因为它们爱吃农作物,所以才被人们发现,最早饲养野生鸽子的人们发现,喂养一段时间,突然逃跑的鸽子,隔一段时间就会飞回来,这让人们发现了鸽子的“粘人性”,其实为“归巢性”,就是可以找到自己觅食的地方。

实际上,人们发现,除了信鸽,像蚂蚁,蜜蜂和燕子等,都具有归巢性,那么它们是靠什么来辨别方向呢?现在科学家给出了好多说法。

信鸽的来源和历史

在古代,很多人都会饲养鸽子,主要用途就是送信。科学研究证明,早在几万年前,鸽子是由“始祖鸟”演变而来的,在早的时候,人类就发现了鸽子的“归巢性”。

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就记录,在公元3000年前,埃及国王就有饲养鸽子的习惯。公元700年,古希腊举行奥运会的时候,就利用信鸽给各个城市报喜。

在我国,最早使用信鸽的记录是在汉朝以后,在古代传送消息最快的就是快马送捷“八百里加急”,但是随着造纸术的发明,才给飞鸽传书带来了一定基础。

所以军队利用信鸽作为军事通讯,方便而快捷。传说当年汉高祖刘邦被项羽所困时,就利用了信鸽,才得以给援军送求救信号。可以看得出来,在古代,信鸽在军事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很多影视剧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在传送密报的时候,都会选择飞鸽传书,在鸽子的腿部绑上一个小纸条,送完信以后,就可以放走,或者回信。可见,鸽子对自己的方向和目标具有一定的分辨能力。

飞鸽传书的原理

在上世纪60年代,德国的科学家发现,鸟类可以通过磁场来导航,随着这一说法的普及,很多科学家开始在诸多动物身体里寻找类似磁场,后来在母鸡和鳟鱼的身体里发现了等磁性分子,但是这种说法很快就被打破了,因为这些磁场铁分子并不是感觉细胞。

后来,科学家在鸟类和蝴蝶,以及果蝇的眼睛中发现了隐花色素,当太阳光照射的时候,就会产生自由基对,这种基对对磁场非常敏感,而且会改变这些动物的飞行状态。这意味着,鸟类其实可以“看到”各地的维度信息,所以可以找到自己的家。

但是归巢性究竟如何产生的,很多科学家还没有找到最确切的答案,最简单的可以理解为,鸽子有良好的视觉记忆和空间记忆,比如在饲养鸽子的过程中,在周围放一些比较显著的标注,把他们放在很远的地方,鸽子会在空中盘旋飞行,也就是从一个点满满扩大,因为鸽子可以长时间飞行,所以随着范围的逐渐扩大,鸽子也就找到了家。

还有一种比较简单的说法,是鸽子比较胆小,在飞鸽传书的时候,大多数都是把家里的鸽子带到远处,鸽子被放飞以后,心中十分害怕,所以这种“迫切归巢”的条件反射让它快速归家。

鸽子的历史地位

在古代,信鸽的确有重大作用,尤其是在重要的战争中,很多骑马送信的人往往会被敌人截去,毕竟骑马送信目标很大,因而信鸽就变得非常的隐蔽。我们不排除在飞行过程中被猎人射下来吃掉的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毕竟很小。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