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主持完徐志摩陆小曼婚礼后,写信“警告”林徽因:好自为之

2020-11-10 20:32:18 作者: 梁启超主持完

可相较于徐志摩,林徽因显然更加成熟稳重。

徐志摩的屡屡试探和主动献殷,林徽因岂会看不出深意?对于徐志摩的追求,林徽因是动心的,从文学追求与人生梦想来看,两个人默契十足,或将是一对完美伴侣。

可当时的徐志摩早就成家,还有了儿子,这是林徽因所不能接受的。

从小,林徽因就是天之娇女,不仅有令人羡慕的出身和相貌,还有自强不息的成绩与修养,游历欧洲的经历,带给她处之泰然的镇定,以及谨慎选择的小心。

若是要她背负第三者的骂名,林徽因显然是不肯和徐志摩继续纠缠不清的,更何况,和徐志摩的暧昧关系,她的父亲林长民也肯定不会同意。

早在幼年,林家和梁家交好,林长民与好友梁启超便为两个孩子口头定下婚约,只等林徽因与梁思成长大,就能为孩子们筹划婚事。

和徐志摩的短暂相交,以及与梁启超的多年友谊,林长民选谁、弃谁?一眼便知。

权衡利弊之下,林长民招呼都不打,就带着女儿林徽因急忙赶回国去,把这段处在萌芽期间的感情,快刀斩乱麻了!

这边的林徽因妥善处理好越界的感情,另一边的徐志摩却还是执迷不悟,甚至一度认为,是有了张幼仪的拖累才促使林徽因拒绝自己的求爱。

梁思成和林徽因

于是徐志摩回到家中,又一次"义正言辞"地向张幼仪提出离婚。他不顾张幼仪怀有身孕,还说出打胎等绝情的话,誓要追求一份无暇浪漫的感情。

1921年,张幼仪产期将近,她从巴黎辗转到柏林,生产完之后是哥哥张君劢的帮助才使得她度过那段难熬的时光。

看着妹妹的痛苦处境,张君劢明白了当初自己的擅作主张是多么的愚蠢,也怪他看错了人!

1922年3月,从来不主动来看望张幼仪的徐志摩居然找到柏林来,只因他此行要送来一份离婚协议。

早被伤透了的张幼仪这下不再执拗地坚守这段残缺的婚姻了,她签下离婚协议书,和徐志摩分道扬镳,也就才有了后来的成功女性张幼仪。

她脱胎换骨,徐志摩"功不可没"。

张幼仪和儿子暧昧不清,各自成家

再说到徐志摩和林徽因的感情发展上,林徽因回国之后,父亲林长民就带她去见了未婚夫梁思成,彼时的梁思成19岁,比起长自己九岁的徐志摩,梁思成和她更有同龄人之间的话题。

因为是未婚夫妻的关系,梁思成和林徽因的交往双方的长辈都没有阻拦的道理,反而是十分支持两个人接近和来往。

所以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感情升温来得更快。

很长一段时间内,徐志摩都还沉浸在与林徽因在英国的美好回忆里面,为了抒发和宣泄自己的热情,那时候的徐志摩写下大量的诗歌,诸如《月夜听琴》、《青年杂咏》、《清风吹断清朝梦》……

其中一首《偶然》,是徐志摩写给林徽因情诗中最著名的一首,也是徐志摩对林徽因感情的最好直白。

我是天空中的一片云,

偶尔投射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惊讶,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在徐志摩眼中,他就是林徽因生命中的一个过客,一个可有可无、存在了一段时间的有情人。如果爱情是一场角逐的较量,那林徽因不战而胜。

从伦敦回到北京之后,林徽因和梁思成常常在家长的撮合下,选择周末去松坡图书馆约会,林徽因见识广,梁思成谈吐也不俗,两个人感情愈来愈浓。

1923年的夏天,梁思成从清华大学毕业,林徽因年满19岁,并且林徽因本人对建筑学十分感兴趣,于是按照梁启超的安排,两人一同出国留学。

看似是在为子女的前途铺路,其实梁启超此举又何曾没有自己的私心呢?

当然徐志摩追随林徽因回到国内,他们两人还是时常有书信来往,一起组织了新月社活动,一起演习、一起担任泰戈尔访华行程的翻译……

虽然两个人之间隔着无法横渡的沟壑,可梁启超还是不放心,自己的准媳妇会被徐志摩撬墙角。

于是趁着徐志摩随同泰戈尔去日本,他赶忙安排儿子梁思成与林徽因去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深造。

等到四年之后,林徽因回国和徐志摩再次相见,林徽因已经嫁给了梁思成,徐志摩则另娶了奇女子陆小曼。

泰戈尔访华留影梁启超证婚,颜面扫地

陆小曼和徐志摩的爱恋,相比和林徽因的暧昧不清,更加让世人瞠目结舌,徐志摩也因为这段婚姻,被后人诟病、被梁启超摒弃。

1922年回到北京的徐志摩,因为与林徽因的感情失败而颓废、萎靡不振,他常去找好友王庚诉苦,两个好友相聚有说不完的贴切话。

那时的王庚已经成家,他的妻子正是陆小曼。

陆小曼

一次北京的交际场上,徐志摩和陆小曼正式建交,陆小曼也对徐志摩的遭遇表示同情和惺惺相惜。

两个人背着王庚开始偷偷恋爱,从爱情的角度来分析,他们是崇尚真爱、突破束缚,从道德的角度来分析,他们却是违背的人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