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元日》,蕴含着三个宋代春节习俗,节日的喜悦溢于言表

2020-11-10 20:33:18 作者: 王安石的《元

夜晚游荡的鬼魂必须在鸡鸣前赶回鬼蜮,鬼蜮的大门站着两个神人(保安或门卫的身份),叫神荼和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坏事,神荼和郁垒这两位大神就能立即发现并将之捉住,所有的鬼魂都非常惧怕神荼和郁垒这两位大神。

于是老百姓就用桃木板刻成神荼和郁垒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驱邪避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和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同样可以驱邪避害。

这种刻有神荼和郁垒名字的桃木板就被人们称作桃符,每年更换一次,叫做除旧布新。

随着时间的发展,桃符本身也在变化,后来又发展到“题桃符”。就是将字数相等,意思相应的短诗句题写在桃木板上,帖桃符后来逐渐演变为贴春联。所以说桃符就是春联的前身、最早雏形。

《宋史·蜀世家》中就记载了在桃符上题诗的事情:“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学士辛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喜节号长春。’”

后蜀国主孟昶在桃符上题的这句诗“新年纳余庆,喜节号长春”,也被认为是最早的一副春联。到了宋代,桃符已经演变成春联的形式了,只不过名字还是叫“桃符”。

如南宋薛嵎在《新年换桃符》诗中写道:“桃符频换句难新,休对春风诉旧贫。”陆游在《己未新岁》诗中写道:“桃符带草写,椒酒过花斟。”南宋赵师侠在《鹧鸪天·爆竹声中岁又除》一词中写道:“残蜡烛,旧桃符。宁辞末后饮屠苏。”

而王安石的“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更是形象的说明了宋代人们过春节时,家家户户贴桃符(春联),喜迎新年的节日喜庆气氛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结语:

王安石的《元日》诗,描绘了一幅热烈、欢快、喜庆的春节景象。全诗巧妙地选取了春节期间家家户户燃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桃符三个生动而又具有普遍意义的细节,恰到好处地描写了人们辞旧迎新的新年新气象,也让我们通过诗作对宋代的春节习俗和文化有一个更深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