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全球能源转型势不可挡,谁在其中走在前列谁便占有发展先机。7月26日,在由省能源局指导,省国信集团、国家电投集团江苏电力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省投资协会和省新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2020江苏省首届新能源投资论坛上,省内外新能源领域专家、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话江苏新能源发展现状,探索新能源发展新机遇。
新能源成江苏发展的靓丽名片
“江苏能源资源对外依存程度高,主要的煤炭、石油、天然气都要从省外调入。保障能源安全、强化能源供应成为我省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省发改委副主任、能源局局长季鸣回忆,也正因此,我省格外注重从绿色能源中挖潜力、从技术革命中求资源。“经过几年努力,截至2020年6月底,全省光伏并网容量已达1599万千瓦、风电并网容量111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209万千瓦,均提前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的目标任务。”季鸣说。 “这组‘成绩’有着怎样的涵义?”省能源局新能源处处长唐学文举例分析,比如我省海上风电装机464万千瓦,规模便已达全国首位;而分布式光伏装机716万千瓦,规模也能排全国第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光伏——眼下甚至出现‘全球光伏看中国,中国光伏看江苏’的发展局面。” 统计显示,仅光伏方面,目前我省便已形成从硅料提取、硅锭制备、电池生产到系统应用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不仅集中了全国一半以上的重点光伏制造企业,而且包括国内光伏组件价格下调、光伏平价上网等在内的一系列能源行业积极变化也由江苏推动诞生。“可以说,新能源已成为我省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靓丽名片。”季鸣说。
新能源行业的强势崛起,也在激发市场活力。国家电投江苏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邢连中直言,江苏经济发达、风光资源丰富、储能和氢能技术先进,新能源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将进一步加强与江苏在新能源领域的全面合作、互利共赢。”作为我省能源行业“主力军”及此次论坛主办方,率先于省内成立新能源公司开展新能源业务的省国信集团,同样看到行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国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谢正义说,举办论坛的一大目的就是为政府部门和行业企业搭建相互交流的平台,“聚焦新能源投资,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以构建产融结合的创新机制。”
消纳不足、补贴退坡是最大阻碍
数据显示,“十三五”前期,新能源装机已经成为装机增量的主体,年均增加占比超过50%。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冲击和国家补贴退坡的双重影响,新能源设备“抢装”更进入“冲刺期”。但是,短时间内装机总量大幅提升带来更多希望的同时,也让新能源的消纳问题成了未来相关领域发展的“拦路虎”。 以风电为例,唐学文介绍,江苏海上风电资源丰富、年利用小时数高、发电量高,是全省最具规模化发展潜力的可再生能源,也是推动能源转型、替代化石能源潜力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有利于可再生能源的高质量发展和能源转型。 然而,目前江苏的风电布局大多在苏北,但负荷中心在苏南,一江之隔,阻碍了“北电南送”,从而产生消纳瓶颈。 “没有消纳的新能源发展,就等同于没有发展。”唐学文建议,“十四五”初期,可以从电源、电网、负荷三方面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如深度调峰改造、并网控制技术提升、电能替代等。 “长久来看,‘十四五’初期海上风电成为风可再生能源增量主力,但后期发展受政策影响变动较大。”在国合洲际能源咨询院院长王进看来,由于1月财政部等三部委发布了《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在无补贴或补贴较少的情况下,“十四五”后期海上风电装机增量将面临断崖式降低的可能,这也将成为制约江苏新能源发展的一大挑战。 与此同时,地理空间问题也制约着省内新能源进一步发展。“根据目前已并网和在建风电项目情况,除分散式风电外,江苏的内陆地区难以找到大范围合适的风电项目建设优良场址,光伏发电同样存在类似问题。”王进表示。
多管齐下,应对“平价时代”危机
“展望未来,发展新能源依旧是能源转型的必然选择。”唐学文分析,国家提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15%、到2030年达到20%以上的目标,就指明了未来的方向。
那么,如何在补贴退坡的情况下,化解挑战、进一步做强新能源发展的势头?“关键是解决市场消纳问题。对此,消纳监测等考核机制可为发展新能源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唐学文分析认为,“十四五”期间风电和光伏将实现发电侧全面平价,在此基础上市场化竞价机制可能进一步导致新能源收益率降低,市场消纳难度增加。“鉴于此,今年将全面实施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或将成为关键之举。”唐学文说,该机制将对电力消费设定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的责任权重,“对省级能源主管部门进行考核,电网企业承担组织责任。”
“平价之后,面对利润降低,就必然需要通过技术突破提升发电效率,节约成本。”江苏金风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健介绍,“修炼内功”是重中之重,未来,公司将在新能源基础技术方面加大研发升级力度,“包括容量变化、叶片长度变化、内部载荷变化,内部控制变化、风机升级等。” 技术之外,规模效益亦是条出路。“我们不要做候鸟型企业,而要紧紧依托江苏这片资源条件优越、新能源发展快速的区域,扎根江苏。”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上事业部副总经理黄轩提出,“十四五”阶段,远海项目是值得深挖的“富矿”,“远海项目可以把规模做大,虽然一定程度上会提升建设成本,但最终可以通过规模效应,把整体成本控制下来,从而提升企业效益。” 此外,分散式风电也是全省新能源发展的一大趋势。“我们在江阴这个被大家认为完全没有风电资源的地方,用两年时间,打造出超过100兆瓦的分散式风电装机容量。”远景能源有限公司产品市场部负责人许峰飞提出,眼下正考虑在苏南苏北加大分散式风电布局,提高江苏新能源的渗透率。 交汇点记者李睿哲沈佳暄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