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2020年第2号洪水”通过重庆主城,长江上的轮渡已暂停营运 供图/新华社
据水利部消息,受7月10日以来强降雨影响,淮河干流王家坝水文站7月17日22时48分水位达到警戒水位27.5米,为2020年首次达到警戒水位。根据《全国主要江河洪水编号规定》,此次洪水编号为“淮河2020年第1号洪水”。
昨天6时,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黄色预警。预计18日8时至19日8时,黄淮东部和南部、江淮、江汉南部和东部、湖南北部、西南地区东部、云南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其中,安徽中北部、河南东南部、湖北东部和西南部、湖南西北部以及贵州中北部和云南东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暴雨。
全国消防救援队伍
营救疏散被困群众11.2万人
国家防总昨天发出通知,要求强化风险隐患排查和人员转移避险,坚决果断转移受威胁群众,全面做到应转尽转,不落一户、不漏一人,特别要针对老幼病残和困难群体,加强疏散撤离和搜救解困。
通知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主体责任意识,把责任落到防汛救灾全过程、各层级。充分发挥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改革优势,各级防指要强化统一指挥、统筹协调,各部门要履职尽责、相互配合,强化各方通力协作的防汛救灾格局;精准研判预警,及时发布洪水预警信息,加强次生灾害预报,确保第一时间预警到村到户到人。进一步落实防范措施,统筹做好方案预案、队伍物资、蓄滞洪区运用等各项准备;强化巡查防守,全力抢险救援;落实救灾安置措施,精心谋划恢复重建。
据应急管理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入汛以来,全国消防救援队伍共参加各类抗洪抢险救援6841起,出动消防指战员7.78万人次、消防车1.17万辆次、舟艇6355艘次,营救疏散被困群众11.2万人。
据介绍,应急管理部结合汛情灾情风险研判,已在长江中下游、太湖流域、淮河、松辽流域等7个重点区域19省(区、市)部署37架直升机,开展堤岸巡护、决口封堵、物料运输等救援任务。
“长江2020年第2号洪水”通过重庆主城
最高水位接近警戒水位
“长江2020年第2号洪水”18日上午通过重庆主城,最高水位接近警戒水位。
水文部门监测显示,此次洪峰是长江上游重庆段今年入汛以来的最大洪水。长江重庆寸滩水文站18日8时流量达到43500立方米/秒,为本次洪峰最大流量;11时水位达到179.43米,接近180.5米的警戒水位,这也是今年入汛以来最高水位;随后水位逐渐下降,至下午1时已回落至179.29米。
重庆主城位于三峡水库上游。为保障航运安全,长江重庆海事局已对长江干线观音滩、黄草峡、铜锣峡等急流江段实施临时交通管制:17日10时30分起,禁止载运危险货物船舶、集装箱船、干散货船、船队以及600总吨以下船舶上行通过观音滩;17日20时起,禁止载运危险货物船舶、集装箱船、干散货船、船队以及600总吨以下船舶下行通过黄草峡、铜锣峡水域。
鄱阳中洲圩188米决口
昨日成功合龙
7月18日8时22分,在抢险人员连续奋战5个昼夜后,江西省鄱阳县中洲圩188米宽的决口成功合龙。
7月3日以来,鄱阳县遭遇持续强降雨袭击,昌江流域水位迅速上涨,多个站点连续超警戒水位。7月9日21时35分,鄱阳县昌洲乡中洲圩发生溃堤,决口长达188米,昌洲乡15个行政村被淹,万余名群众被紧急转移。
险情发生后,中国安能第二工程局迅速调集200余名抢险人员携带大型专业救援装备赶往现场,与前来增援的武警、消防指战员一同封堵决口。他们结合水情灾情、道路交通、气候变化及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等问题,集中研判灾情,制订抢险方案。
7月13日10时,决口封堵作业正式开始,抢险人员采取从堤头迎水面至背水面处抛填石料的方法对堤头进行“裹头”保护,运用“水下抛填推进,水上分层碾压,双向对进封堵”的方法进行机械化进占,同时利用GPS测量仪、雷达测速仪、测距仪等设备,实时监测水深、流速、进占长度等数据,全力推进封堵进度。
据介绍,决口合龙后,抢险人员还将对圩堤实施反滤黏土及加高培厚工作,恢复堤身,确保堤防结构及防渗稳定。
据水利部消息,受7月10日以来强降雨影响,淮河干流王家坝水文站7月17日22时48分水位达到警戒水位27.5米,为2020年首次达到警戒水位。根据《全国主要江河洪水编号规定》,此次洪水编号为“淮河2020年第1号洪水”。
当前淮河干流王家坝至吴家渡河段水位呈上涨态势。预计未来3天,淮河流域部分地区仍将有大到暴雨。受其影响,淮河干流王家坝河段维持超警,正阳关河段可能超警,部分中小河流可能发生较大洪水。7月18日上午,江苏省水利厅及江苏省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发布消息,18日7时50分,长江南京站水位已涨至10.26米,后期长江高水位、大流量将维持较长时间。
50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受损
国家文物局拨付350万抢险资金
7月18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国家文物局了解到,截至7月16日,全国11省份有50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因洪灾受损,其中涉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87处。
今年汛期受损文物范围广、数量多、损失大,是近年来汛期文物受损最为严重的一年。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介绍,受主汛期强降雨影响,全国多地发生严重洪涝或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部分文物、博物馆受损严重。据统计,截至7月16日,江西、安徽、湖南、四川、广西、湖北、重庆、广东、福建、贵州、浙江11省份有50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因洪灾不同程度受损,其中涉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87处。
长江流域省份文物受损较为严重,其中江西160处,安徽144处,湖南62处,四川41处,广西35处,湖北31处。受损文物中,古桥梁被冲毁、古城墙坍塌和文物建筑房屋垮塌较为严重。
11个省份中共有70余座桥梁受损,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徽黄山屯溪镇海桥、四川阿坝红军长征遗迹达维会师桥和江西婺源清华彩虹桥等被冲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北襄阳城墙发生局部坍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西桂林李宗仁故居、湖北十堰武当山建筑群五龙宫龙虎殿,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湖南娄底朱家大院等发生房屋垮塌。目前,一些省份汛情仍在继续,文物防汛安全形势非常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