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废王立武”大辩论,长孙无忌势单力孤?关陇集团去哪了?

2020-07-16 20:03:20 作者: 唐高宗“废王

唐高宗永徽六年(公元655年)九月,关于“废立皇后”问题,朝廷上爆发了一场大辩论。

正方一辩唐高宗,首先表示:“王皇后没有子嗣,而武昭仪有子,朕要立武昭仪为后,公等以为如何?”

反方褚遂良,在长孙无忌的授意下,立刻提出两个论点进行反驳:一是,当年太宗皇帝临终时,曾言道:“我好儿、好新妇今将付卿。”先帝之语,言犹在耳,怎可违背先帝之命。第二则是,皇后未闻有过,岂可轻废!——高宗李治则哑口无言。

第一回合,长孙无忌一方胜!

长孙无忌与褚遂良

第二天,辩论继续进行,唐高宗再次提出“废王立武”。

而褚遂良则推陈出新,又提出了两个新论点:第一,“陛下必欲易皇后,伏请妙择天下令族,何必武氏!”言下之意,武昭仪门第太低,配不上您。第二,武昭仪曾经侍奉过先帝,陛下岂能遮掩天下人的耳目?——这话说的太狠了!

此番言论,也让躲在帘子后的武昭仪大怒道:“何不扑杀此獠!”而长孙无忌则在此时,悠然说道:“褚遂良是顾命大臣,有罪不可加刑!”

第二回合,长孙无忌一方再次胜利!

然而,谁又能想到,在随后的辩论中,看似形势一片大好的长孙无忌一方,却出现了严重且奇怪的问题,以至于竟满盘皆输。

那么这个严重且奇怪的问题是什么呢?奇怪一:长孙无忌势单力孤 只有四位宰相苦撑局面

没错,在随后的辩论中,算上长孙无忌,也只有四位宰相明确表示,反对“废王立武”。褚遂良算一个,另两个则是韩瑗和来济。

在两回合辩论结束之后,韩瑗趁热打铁,连续多天上书反对立武昭仪为后。其中言辞,颇为过激:“匹夫匹妇,犹相选择,况天子乎!……《诗》云:‘赫赫宗周,褒姒灭之。’每览前古,常兴叹息。”

这是将武昭仪比作了褒姒,劝高宗皇帝不要贪恋美色而最终败国,为天下笑。

来济也上表进谏:“王者立后,上法乾坤,必择礼教名家。孝成纵欲,以婢为后,使皇统亡绝,社稷倾沦。”依然是用典故,来劝高宗皇帝吸取前车之鉴,不要立门第卑微的武氏为后。

言辞虽然犀利,然而问题却是,自此之后,长孙无忌一方就再也没人继续进谏了!

唐高宗与武媚娘

而反观武昭仪一方呢,通过拉拢、收编、重赏等等方式,迅速组成了自己的襄赞集团。先是英国公李勣投下了关键一票,表示立后一事是“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

然后,早就倒向武昭仪一方的新任礼部尚书许敬宗,又在朝廷上下大肆鼓吹:“田舍翁多收十斛麦,尚欲易妇;况天子欲立一后。”这话传到高宗那里之后,更加坚定了他废后的决心,随后将褚遂良贬出京城,为潭州都督。

决战进行到此,只有四位宰相明确表示反对“废王立武”,并苦苦支撑着局面。褚遂良被贬之后,他们则更加孤立无援了。

那么所谓的“关陇集团”去哪了呢?奇怪二:王皇后被废 长孙无忌不再力争了

见局面好转,唐高宗于永徽六年十月正式下诏,废掉王皇后:“王皇后、萧淑妃谋行鸩毒,废为庶人,母及兄弟,并除名,流岭南。”

所谓王皇后“谋行鸩毒”,实是罗织之罪,然而一直站在王皇后这边的长孙无忌和他的集团,竟然对此没有发声表态,既没有替王皇后喊冤,也没有再次进谏,来阻止武昭仪为后。前者或许因为王皇后大势已去,但却为何没有阻止武昭仪为后呢?实在让人不解。

要知道,长孙无忌此时已然是第一权臣,废立皇后的圣旨又是怎么通过中书省、门下省,顺利颁发的呢?

“关陇集团”哪去了?

就在废掉王皇后的几日之后,百官上表请立中宫,高宗皇帝顺势下发《立武昭仪为皇后诏》,武昭仪正式成为了武皇后。

当此之时,长孙无忌在做什么?所谓的“关陇集团”又在哪里呢?难道见大势已去,便土崩瓦解了?

其实,以上两个奇怪之处,留给了我们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长孙无忌为什么变得孤立无援了?“关陇集团”在“废王立武”大辩论的关键时候,为什么没有发挥作用?两个观点:关陇集团到底去哪了?

(一)无忌专权 关陇集团乐得“坐山观虎斗”

有一种观点认为,关陇集团并没有消失,只不过厌倦了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的专权垄断,乐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种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

高宗即位之后,长孙无忌权臣地位日渐巩固,不仅与褚遂良结成朋党,更大肆排除异己,房遗爱案就是最大的证明。

房遗爱是房玄龄的次子,妻子是唐太宗的女儿高阳公主,然而尽管妻子血统高贵,他还是没有得到房玄龄的青睐。梁国公的爵位,最终落到了长子房遗直的囊中。而为帮助丈夫夺取爵位,高阳公主诬告房遗直对他无礼。

长孙无忌审理此案,却将谋反罪名扣在了房遗爱和高阳公主头上。而且一不做二不休,将名将薛万彻、吴王李恪、江夏王李道宗等多位重臣、宗室也牵连了进来。

房遗爱案 李恪被牵连

这样一来,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的权势就达到了巅峰状态。

此案发生在永徽四年,距离“废王立武”大辩论,只有不到两年时间。当飞扬跋扈的长孙无忌面临挑战时,自然会有人选择明哲保身,比如宰相于志宁和崔敦礼,整件事中,这两位宰相始终不发一言。这,或许也代表了很多官员的态度。

(二)唐太宗时期 “关中本位”政策已经改变 “关陇集团”走向下坡路

唐太宗时期,吸取了前朝的教训,形成了以房玄龄为代表的山东士族,以魏征、马周为代表的寒族,以及以长孙无忌、 褚遂良为代表的关陇贵族集团,相互制衡的局面。这自然改变了“关中本位”的政策。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