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就是抗旨?作为古人,“归隐田园”前该做哪些辞职攻略?

2020-07-16 20:00:54 作者: 辞职就是抗旨

引言

众所皆知,每年国考的热度不亚于考研,为了捧上“铁饭碗”,各路人马为了它是挤破脑袋,视寥寥无几的通过率无睹。“国考”的性质就如同古代的科举考试,在阶级流动性有限的时代,考试是改变人生的唯一途径。于是我们看到了为考试而生的孔乙己,因考试失利而落魄一生的唐伯虎,少年成才的张居正等等,他们颠簸奋斗的一生,浓缩于“科举”。

为什么那么多人拼其一生就为通过一场考试?正如上文所提到的,这场考试足以扭转命运。或是为了深明大义,亦或是为了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终其根本,还是离不开一个“利”字。何谓“利”?是顺利,便利,也是利润或利息,更是有利,各人所求不同,“利”也百转千择。近年来,随着国考风头劲升,“辞职潮”现象也频频出现,导致其的根本原因也是五花八门。那么问题来了,古代官员能辞职吗?

科举制度

当然能,陶渊明归隐田园的退休生活,范蠡辞职后三散家财,姚广孝辅佐朱棣夺下天下后了无音讯,这些鼎鼎有名的大人物们,在辞官归隐后又纷纷开启新的人生旅程。但是,这些成功“告老还乡”的公务员们的只是少数。在古代的真实官场生活中,那是做官难,辞官难上加难。不信?本文的目的,便是通过古代官员待遇、历史上著名的“辞职潮”以及吃皇粮为何变成瓷饭碗三个方面,解答古代官员辞职之难,难在何处的谜题。一、古代官员待遇——从“皇粮”到黄金白银万两

国考热度持续的原因,无非有二,一是相对稳定的工作,二是较高的福利待遇,古代的公务员们同样也是因为这两个原因,对科举考试趋之若鹜。不过那时候的公务员还没那么多的讲究,他们的赏罚奖励被叫做“俸禄”,那么古代官员的“俸禄”水平到底是怎样的?《韩诗外传》卷九中记载:“ 田子 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

归园田居

中国古代的俸禄制度发展可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其表现形式从最初的土地形式、封地大小发展到后来的实物形式,转折点分别在商周时期、唐朝初年以及明朝时期。同今天一样,俸禄的多少直接代表职员的级别,但古时不以“元”作为计量单位,而是讲“石”或“户”。《史记·鲁周公世家·索隐》中记载,“次子留相王室,代为周公。”

商周时期还没有科举制度,因此,此时的官制是世卿世禄制,其中的“世卿”指的是天子或诸侯国君之下的贵族,“世禄”指的是官吏们世世代代、父死子继。由此可见,世卿世禄制成立需要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有个显赫家族背景,二是必须由直系亲属间继承。故商周时期的官员们基本都有爵位,还有封地,他们的收入来源于封地,而非政府机构。

清朝官员俸禄详细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大陆是风云涌动,各方势力更迭速度极快,各国为寻求人才,变法图强,纷纷割弃掉世卿世禄制的官制,转而投向“举贤荐能”——这些人可能具有官制,但不一定拥有封地,所以朝廷政府为奖励这些人才,给他们发放实物形式的俸禄。从官员必定拥有封地到实物奖惩,在这一阶段,寒门子弟拥有了更大的发展平台,俸禄也由此而来。

秦国横扫中原后,将“佚石制”推广到全国。顾名思义,佚石制以石作为俸禄的计量单位,稍微了解历史或是民俗的朋友都知道,这“石”是粮食生产物的计量单位,怎么作为俸禄的?原来,这是因为当时货币虽然已经出现,但货币制度还没有完善,因此,无论是各国的赋税还是官员们的俸禄,都是以实物为主,而实物又以粮食为主。汉唐之后,货币制度逐渐完善,朝廷也开始用货币来支付官员的部分俸禄。但在清朝前,俸禄还是以实物占据多数,我们可以看见很多影视作品中,用“两千石”来形容重臣为官的待遇水平。“户”同“石”有异曲同工之处,只不过一个是用封地作为俸禄的计量单位,一个则是用粮食来衡量。了解完“俸禄”的出处,我们在一起来看看古代官员的待遇究竟怎样。《自表后主》中写记载:“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古代公务员待遇

根据史载,宋朝百官的待遇是诸代中最为优厚的,宋朝俸禄的计量不是用白银黄金,而是用贯,所谓腰缠万贯就是由此而来。宋朝官员的月薪最高达到400贯,这一贯就为千文,而宋朝的一贯钱的购买力是清末一两白银的两倍,可见宋朝的财力的雄厚及官员的待遇之高。除俸钱外,朝廷还会发放各种福利,如禄米等。除宋朝之外的朝代,官员们的待遇也都是极好的,那些著名大贪官们被抄家时,家财甚至比国库丰厚,如清代和坤的九万万两白银,东汉梁冀的30多亿等。综上所述,无论是俸禄初期的封地、粮食等实物奖励,还是后期货币制度发展成熟,各朝代的官员待遇的确相当不错,这也能从侧面反映科举考试火爆的重要原因。二、历史上著名的“辞职潮”——做官难,难于上青天

前一段时间,一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火遍全网,这是一名白领的辞职文书。工作压力大、加班没有尽头、晋升空间有限等,成为了现今白领辞职跳槽的重要原因,而反观古代官员的福利如此之高,古代官员还会有辞职的念头吗?答案是肯定的,不仅如此,历史上还有几段辞职人数如潮涌的时期。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