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台县新坝镇暖泉村,车天德一家三代都会接骨,众人皆知。2016年车天德被评定为全市“慢性接骨法、攒骨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车天德,76岁,个头矮小,从他记事起,父亲除了务农外,主要就是帮人接骨。谈起自家接骨绝活的来历,车天德曾听父亲这样讲述:清朝末年有个道人,与祖父交情甚好,便将接骨手艺教给祖父。此后,他家就有了接骨这门手艺,但手艺不外传,传男不传女。
车天德从小经常跟随父亲出门接骨。如何接骨和攒骨,父亲怎么操作,他就怎么学。28岁那年,他开始独自行医,至今已48年,接骨上千人。现在他只要见到患者,用手触摸患处,就能判断出是否骨折、伤势轻重,并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以瓦楞纸、竹板、红布等包扎固定,过一段时间便可愈合。
“刚错骨好接一点,时间越长越不好接。”车天德说,“有一回,一个上初中的孩子从床上摔下来骨折,治疗了一个多月,骨头还是不长,经人介绍后从县城赶到我家来,虽然费了很大周折,好在最后把骨头接上了。”车天德说,帮别人接好骨头、减少病痛,我就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
除了本地,经人介绍,他先后数十次到酒泉、嘉峪关、新疆、青海等地帮人接骨。邻居车天佑告诉记者,平日里老车帮人看病从不收取人家任何钱物,别人说他有点傻,但患者都很尊敬他。按当地风俗,每年正月里都有一些接过骨的病人请车天德去做客,或者登门拜访送祝福。
“平日里,年轻人骑车应该慢一点,多注意安全。老年人骨头比较脆,日常生活中多喝点骨头汤,吃些钙片,多运动锻炼,有益于强身健骨。”车天德说。(记者:宋凤仙 实习生:柴 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