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童心里的诗篇”少儿诗会终评圆满结束!

2020-08-28 20:06:17 作者: 第四届“童心

鲁迅文学院副院长

本届参评作品真的是从“童心”里飞出的诗篇,那些与成年人的思维方式、感知方式、表达方式有时完全不同的童言童语,不时地以其出人意料的想像力和迭出的金句让人眼前一亮,让人捧腹大笑,让人油然而生“后生可畏”的赞叹,让人在满纸的童真童趣里想重回烂漫童年。本届参评作品让人印象深刻的另一点是孩子们视野之开阔,可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宇宙万物、大千世界,都已被他们收入眼底。目光的宽广带来思想的独特和深刻,小小诗句浓缩着他们探索未来的好奇心和进取的勇气。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用诗歌来感受人生,用诗歌在心与心之间架起相通的桥梁,让诗歌成为孩子们生命的支点。

徐德霞

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会长

我们的活动贵在坚持,“童心里的诗篇”越来越成为了一个品牌,辐射越来越强,影响力越来越大。孩子们的诗写出了当下的疫情生活的真情实感,我也看过很多其他写疫情的作品,同为写疫情的主题,孩子看的角度跟成人都是不一样的,他们能找到细微的点,不是大而化之。儿童诗的艺术性是非常高的,有些诗大人也未必能写的出来,因为他们缺少那种纯净的眼睛,儿童那种纯净的童心。孩子们的诗大人看了以后为什么觉得那么舒服,那么耐品味,那么感动,这就是孩子的真情。

冯 臻

《儿童文学》主编

孩子创作的诗歌还是很有亮点的,他们既是善于捕捉生活意象的艺术大师,也是天生思考生命的哲学家,还是天生调皮的幽默大师。他们无意当中就能运用赋比兴的手法,把宏大的主题融合在微小的细节中展现,天然化用诗歌技巧,不着痕迹。读这些轻灵的儿童诗是一种享受。

王 珺

《中国教育报》文化读书周刊主编

看到童心里的诗篇,有一种重回童年的感觉,想起了自己朦朦胧胧的少年时期,感觉特别真实,这是一种很好的体验。相比之下,我读到的短诗都比较有诗意。好的儿童诗,是孩子眼睛看到的,是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所思所想。喜欢诗的孩子多了,我们的社会也会变得越来越好。读到这些诗很感动,也给成人选题提供了新的角度。

金 本

《少年诗刊》主编

跟那么多的诗歌活动比较,“童心里的诗篇”少儿诗会活动产出的结果的确非常亮眼。最突出的特点有两个,一个就是这些小诗人对生活有独特的发现。很多小孩子写诗限于生活现象的描摹,或者别人怎么说,自己就怎么说,而这些小诗人对生活都有独特的发现。第二个就是这些作品很多都有大情怀。很多孩子写诗都是都是小猫小狗云朵等,小盆景多,大情怀少,比较缺乏大情怀。有了大情怀,诗歌的品味就不一样。

王泉根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南京被联合国评为世界文学之都,江苏的文学无论成人文学还是儿童文学都很强,从古代文学到现当代文学都有很多大家,“童心里的诗篇”活动在儿童诗领域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参与评审的这些作品辐射之广,数量之多让我感觉很震撼。读下来感受到作品的现实性大大增强,而小孩子的作品最怕的就是通篇空话、强说愁。还有些诗写到新农村新建设,令人非常欣慰。现在的小孩都远离了社会,但是作品里有好几首提到了农村的变化,而且里面有童心的表现,读这些儿童诗有很大的收获。

吴思敬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

我们活动的主办方——江苏省委宣传部、文明办、教育厅等单位,做这样一个活动非常具有开创意义!这项活动把诗歌教育、特别是新诗的教育,从孩子开始抓起。对于青少年,尤其是在基础教育当中,如何抓好诗歌教育,这是我们这些年来一直考虑的一个问题。因为诗歌教育对于孩子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对于他未来世界观的形成非常重要。所以我认为“童心里的诗篇”活动的意义太大了,把孩子们对于诗歌热爱的火花、火苗,用如此一种积极的形式给推了出来。在全省乃至全国,都起到一个非常好的带头作用!我充分肯定这项活动具有的意义,也同意它正在成为品牌。这些优秀作品被选出来后汇编成诗集,这是非常宝贵的文化财富和精神财富。我坚信,我们未来21世纪的一些大诗人,可能就会从我们这个活动中诞生。

朱寿桐

澳门大学特聘教授

首先,我觉得我们的小诗人,观察、描写生活的角度与深度都在往前推进。例如上一届描写手机的优秀作品,放到今年这一届来看就显得不那么突出了,今年大家都写得很好。也就是说,手机对家庭、父母、孩子之间关系的介入,越来越成为孩子关注的方向。其次,我认为孩子在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美的呈现,这本身就是对祖国、新生活的一种赞歌。孩子们本身都拥有感性思维,他们的诗也都具有哲学意义,但应当避免曲里拐弯的用复杂的句式、辞藻呈现。避开了非常直接的生硬的表达,以及非常复杂的语句表现,那么孩子们的诗的境界会更加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