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南方洪灾,大暴雨造成的泥石流灾害隐患不断。
据国家自然资源部发布的下半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今年下半年极端气象事件诱发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很大。
据报道:今年入汛以来,我省已有17个市(州)、76个县(市、区)累计发生地质灾害350起,避险转移群众5.8万余人。
针对今年防汛地质灾害防治
成都如何应对?
今天,“成都面对面·党风政风热线”节目“阳光回应”板块焦点瞄准地质灾害防治,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权威回应:地质灾害防治,成都连续六年零伤亡。目前,成都已完成地质灾害易发区修编,精准确定地质灾害易发区范围;多渠道快速发布气象风险预警信息;确保群众安全转移“一个都不能少”.....气象+区位成都地质灾害呈现多发频发态势
成都地处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地形地貌多样,地质构造复杂,除主城区外,主要为高山、中高山、丘陵地貌。受地震、降雨等不利因素影响,地质灾害呈现多发频发态势。
据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佳介绍:目前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数量为1971处,规模以小型为主,大、中型较少。主要分布于西部龙门山区及东部龙泉山区的12个区(市)县和成都天府新区、成都东部新区。针对汛期地质灾害隐患成都如何备战?
① 全力调查摸排地质灾害隐患
加大了科技手段投入。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雷达技术开展地质灾害隐患调查。重点对易发区内城镇、学校、旅游景点、农村聚居点等,开展了3轮以上的拉网式大排查,尽最大可能发现潜在地质灾害隐患。
② 层层压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
重新构建 “市、县、镇、村、组、点”群测群防体系,安排落实专职监测人员2228名,保证每个灾害隐患点至少有1名专职人员监测灾害隐患的实时情况。各级提前启动24小时值班值守,配备技术应急处突小组,随时待命。
③ 提前宣传培训地灾防治能力
一方面,抢抓汛前有利时机,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时,邀请地灾防治专家,对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的群众,开展地质灾害防灾常识、逃生避险基础知识的宣传培训,提高临灾应急反应和逃生自救能力。另一方面,全面开展避险实战演练,让群众熟悉避险路线,让干部沉着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快速组织群众避险转移。截至目前,全市开展避险演练约3500场,每个隐患点至少组织演练2次,覆盖人数约3.8万人次。
划定地灾高易发区强化监测预警
成都市在地质灾害防治上
已经连续六年零伤亡
精准修编完善地质灾害易发分区。
结合新一轮基层行政区划调整,完成我市地质灾害易发区修编,精准地质灾害易发区范围。划分单元由镇(乡)级提升至村(社)级。
坚持部门联动会商及时发布地灾风险预警信息。
区域预警。与市气象局联合组建会商专家组,共同研判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提前通过手机短信、微信公众号、微博等途径向公众发布气象风险预警信息,严格执行 “三级限入、二级撤出”的预警响应措施。“地质灾害三级预警,要求属地政府对特定区域进行交通管制,限制外来人员进入预警区域;地质灾害二级预警,不仅要禁止人员进入预警区域,还要求撤出危险区内所有人员。”
隐患点位监测预警。专职监测人时刻关注隐患点的情况变化,异常状况,立即发布预警信号。今年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了“空心村”问题专项排查,针对群众中的老弱及留守儿童建立了结对帮扶避险转移制度,确保群众安全转移“一个都不能少”。“今年7月3日晚,蒲江县普降大到暴雨,局部降雨强度达到了每小时40.7毫米,蒲江县鹤山街道发生了一起小型的滑坡灾害,正是由于隐患点的专职监测人在暴雨期间果断发出了预警信号,受威胁的两户群众在他们家房屋受损前提前转移,成功避免了一起可能的因灾伤亡事件。”
自动化专业监测预警。利用技术设备监测,捕捉地质灾害隐患点位的位移形变、岩土体含水、声波变化等隐蔽信息,在地质灾害即将发生的关键时刻,及时发布预警信号,提升城市地灾应对能力。
审稿:陆晗、张琳、李岚
编辑: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