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名家王志萍:从海岛飞出去的“金蝴蝶”

2020-08-29 03:33:01 作者: 越剧名家王志

如今,《观世音》在普陀山剧院驻场演出,除了每年一次的改版,至今已演了2200场以上。

从“小王文娟”“林妹妹”到文化投资“女强人”,越剧名伶王志萍在2013年完成了一次“华丽转身”——从上海回到家乡舟山,出钱出力,全身心打造一出带有浓重感恩色彩的视觉舞台秀《观世音》,更力争使其成为当地的一张旅游文化名片。

不得不说,佛教盛典《观世音》为普陀山旅游填补了一块艺术大餐的空白。“我是舟山人,想以这种方式做些回报,感恩舟山对我的哺育。 ”王志萍说,这部戏虽然辛苦,但她觉得很幸福,能够在文艺演出和文化产业之间转换一个角色,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王志萍与其恩师王文娟同台

05

传道授业,承续越剧艺术

作为王派花旦的领军人物之一,王志萍虽然自己的票房和口碑有保证,但中生代演员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淡出舞台,而新生代演员能挑大梁、能得到戏迷和市场认可的还不多。

越剧艺术要发展,必须有传承。在传承弘扬发展王派越剧艺术的道路上,王志萍自觉扛起了这份责任。

2011年8月,王志萍在恩师王文娟的见证下,先后收下了杭州越剧院的两名年轻演员徐柳飞、陈群瑶为徒。其中的陈群瑶便是舟山人。之后,她陆续又收了叶奇芳、潘巧巧、陈栏芳、李旭丹4人为徒,这其中,还不包括她教授的其他众多王派弟子。

众多徒弟都很出色,各类比赛获奖无数。如陈群瑶在2013年获得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三届越女争锋比赛专业组冠军;叶奇芳获第三届中国越剧节优秀青年演员表演奖,并担任余姚越剧团团长;李旭丹获得全国电视剧红楼梦选秀组冠军……

王志萍始终认为,越剧艺术是需要不断发展的,不能固步自封。“我肯定不会去走别人走过的路,也不会重复我自己。我觉得演越剧也要有‘破坏精神’。 ”她总是教育学生,不能总是模仿,还是要有自己的艺术思想。她坚信,教与学是互相影响和推动的,她教给学生自己的艺术感悟,学生也会带给她更多的表演灵感。特别是从年轻一代的演员身上,可以学到很多。

06

仍活跃在越剧舞台上的明珠

今年新冠疫情期间,王志萍参与录制了为武汉加油的视频,传递正能量,还参与了上海京剧院开启的“一江连心 艺起前行”线上演唱会,通过网络直播演出。

在直播中,她还和80岁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唱起《我是中国》,鼓舞士气,向白衣战士们致敬。

不久前,湖北卫视戏码头组织发起“感恩有你·与鄂同行”全国爱心义演活动,王志萍毫不犹豫地接受了邀请并第一时间投入到紧张的筹备工作中,希望为英雄的城市与人们带来更完美的戏曲展现。她说,她就是想表达一下戏曲人、文艺人对武汉、对湖北最高的敬意,汇聚爱心,传递温暖。

除了当天演唱的越剧剧目《忠魂曲》,王志萍为义演活动特别准备了“记得当年清水塘”这一名段,向所有为抗击新冠疫情全力以赴的各行各业人士慰问致敬,为所有在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不幸牺牲的英烈寄托无限的哀思。

最近王志萍又开始忙碌,除了要带徒弟,她还要兼顾自己的工作。她告诉记者,《观世音》复演以后,她经常往返于舟沪,对于自己打造的这台佛教圣典,她甚是重视。

“我们接下来马上要准备一个全国巡演,下半年还要排一个关于脱贫扶贫内容新戏,名称目前还没有定下来。 ”王志萍说,年少成名,一路走来,她在越剧的艺术道路上越走越宽。她坦言,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希望在退休之前,再给戏迷留下一些优秀的原创剧目。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记者: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