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巨星陨落!今年,已有24位院士离开了我们……

2020-08-29 14:53:40 作者: 又一巨星陨落

2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曹楚南,因病医治无效,在浙江杭州逝世,享年91岁。

曹楚南在中国领导和开拓了腐蚀电化学领域,他得出的动力学理论方程式让我国的腐蚀电化学在理论上有了重大突破,更为铝合金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工艺提供了理论基础。他曾写道:“其实,治学要用笨功夫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只是我对于这个道理,是通过学习中的成功与失败和工作中的摸索,比较晚才切身领悟到的。”

2020年已有24位院士逝世,包括11位中国科学院院士、1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们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我国的科研事业,呕心沥血。

这些“国之脊梁”,值得我们铭记 ↓↓↓

蒋洪德

1月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叶轮机械与动力工程专家蒋洪德,因病在京逝世,享年78岁。

蒋洪德时常教导学生安心科研、心系中华:“作为国家支柱产业之一的能源工业,其市场不能完全被外国占有,需要不断地自主创新。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勤勤恳恳、有恒心和毅力,不被眼前的利益所诱惑,最终给国家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池志强

1月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神经药理学家池志强,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95岁。

池志强是我国著名的药理学家、神经药理学学科的开拓者之一,是防护辐射损伤特种药物研究和6003国防科研大协作组的首席科学家,为我国国防科研和药学事业的振兴、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方守贤

1月19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方守贤,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方守贤长期从事加速器科学技术前沿研究,是我国高能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曾领导团队建造了我国第一台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开启了我国基于粒子加速器的高能物理实验研究。

李方华

1月2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李方华,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李方华主要从事衍射物理、高分辨电子显微学和晶体学研究,在高分辨电子显微像的衬度理论和图像处理理论与方法研究、微小晶体结构测定、原子分辨率晶体缺陷测定以及准晶体学的研究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孙儒泳

2月1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生态学家孙儒泳,因病在广州逝世,享年93岁。

他常年从事生态学教学和科研,撰写和参与撰写的专著、译著、高校教材等共16种。他曾评价自己“不是天才,甚至算不上聪明。优势只在于一旦确定目标就兢兢业业,从不左顾右盼,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段正澄

2月1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家段正澄,因病在武汉去世。

段正澄院士是段氏伽马刀发明人,他的伽马刀用于肿瘤治疗,惠及近百万人。学生们都叫他“机械狂人”,因为他认准的事从不放弃。他曾告诉学生们,做科学研究要耐得住寂寞,不能外面来一个“脉冲”,自己就要“震荡”。

周同惠

2月2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分析化学家周同惠,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他筹建了中国兴奋剂检测中心。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身边人觉得他像个老顽童,他也曾说,“玩”与动手是自己的专业“启蒙老师”,正是“玩”培养了对科学的兴趣,也正是动手,让他除了理论学习外,具备了扎实的实践分析能力。

沙庆林

2月2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公路工程专家沙庆林,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他先后主持“六五”“七五” 和“八五”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各项成果应用已形成我国高等级公路修建模式。沙庆林把一生奉献给我国公路,他曾说:“我觉得为国奉献永远是我的天职,路永远走下去,让它在我的脚下不断地伸延,伸延。”

蒋亦元

2月2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工程学家蒋亦元,因病在哈尔滨逝世,享年92岁。

蒋亦元自小受“科学报国”的感召,立志献身农业,将毕生心血挥洒东北黑土地。他曾说:“一个人若能够把自己的一生看做一个整体,就能够激发出自身潜在的勇气和能力,就能够在人生的岔路口作出正确选择,把握自己的命运。”

宁津生

3月1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大地测量学家宁津生在武汉逝世。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